星期四, 3月 29, 2007

請原諒我

「老師,請原諒我~我可以零分,但是我不要大過」。
目前各學校都進入所謂的期中考/月考階段了,我任教的學校周四就結束考試了,剩下忙的就是我們這些改考卷了人了,套句同事的話「腦裡死了很多細胞」。
周三的下午最後一節,微熱的氣溫,助長了學生蠢蠢欲動的念頭。那節是考英文,當我發下考卷後,大約3分鐘後,就有學生說:「老師,我寫好名字了,可以交卷嗎?」別懷疑,這是真的。
我只是淡淡的一句「你至少要把單字寫完吧!」
這群高三的學生,面對未來其實一點頭緒都沒有,升不升學已經不是他們的話題,放學後去哪裡玩比較吸引他們。
我順著座位一個一個的監考,坦白說心裡想著「考英文,不唸書我就不相信你會作弊。」正當我走到教室後面,眼睛的餘光,掃到一位行跡可疑的學生,很剛好的,我站在他的後邊,看見他手掌下壓著一張拳頭大的紙條。
我遲疑了一下「這是作弊嗎」我站著不動,他也停了下來。此時,彷如生存遊戲,誰一動就會觸發戰爭。靜了三十秒後,我低下頭小聲的說「同學這是作弊嗎?這可是要記大過該科零分的喔!」我輕輕的抽起他手中的紙條,滿是英文單字還有例句,正像他滿臉通紅的樣貌。就這樣紙條跟考卷我就沒收了,其實這都是按照校規的方式處理,我也別無選擇,畢竟作弊就是不對,更何況全班都看到這情形,我更沒有理由掩蓋事實。
打鈴了~我收收考卷,學生過來說「老師,請原諒我~我可以零分,但是我不要大過。」「嗯~給我一點時間想想,我再跟班導談談」就這樣我回了一句。走出教室我心裡其實很掙扎,我抱著考卷慢慢走進試務中心。「小姐這份考卷我晚一點給你好嗎?」我拿著考卷走回辦公室,試圖找他的導師,我想由導師決定學生的處份,如果試務中心知道這件事情,一定就是按照校規處份。但是,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或許我願意給學生機會,就是這樣的想法,我才會想找他的導師商量。
等了半小時,仍不見它導師的身影,考卷繳交時間已經超過,我再也按耐不住,到了試務中心。
小姐問「老師~你是不是抓到學生作弊」
「ㄜ~~對呀~你怎知道」
「哈哈~因為你臉上有寫呀,你會把全班考卷拿走,神情緊張我就知道了」
「喔~我原本想跟導師談談看看怎樣處罰」
「老師喔~作弊就不對啦~一切照校規處分,而且全班都知道了」
「嗯」
就這樣我把試卷交給學校處裡了,當然就是送他一支大過,該科零分。
回頭想想,我的好心似乎用在不對的地方,作弊就是不對的事情,這是學校非常強調的行為,倘若我允許他免了大過,那麼其他學生是不是「有樣學樣」。
作弊雖然不是什麼滔天大過,但卻違反道德行為。或許在你我的學生生涯中,也曾經做過同樣的事情,時間久了就會像是一個玩笑一樣「唉呦~當學生都會作弊呀」面對這群人格發展中的孩子,
當課業的要求已經不是重點時,我能做的就是希望他們正正當當的做事。「書唸的不好沒關係,但是做人千萬不可以失敗。」
「老師,~我用功了我盡力了。」這是我想聽到的話。

星期六, 3月 24, 2007

文明症候群

晚上ken來電話我出去走走,其實我們兩人經常這樣。因此,我也很理所當然的答應了。
Ken是一位英文老師,曾經在美國唸研究所,目前主要在某些大學兼課,還算是很穩定的工作,我們大約認識兩年多了。
今晚,我感覺他有不太於以往的行為。個性變的暴躁、易怒、坐也坐不住,不像以往的他。我試著問問他,從眼神裡,我看到帶有一些不溫和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這樣的面目,當下我真的有點害怕。我試著多安撫他,讓他說出一些原因,他告訴我他有躁鬱症。關於這點是我還未聽到關於他的事情,
「那你今天吃藥了嗎?」
「可不可以不要說藥,那是維他命好嗎」
「喔~好,那你今天吃維他命了嗎?」
「不行啦我不行一直吃那個我要克制自己」他很堅定的說。
之後他站了起來,約我去河堤看放煙火的人,但是被我拒絕了。
她生氣的走了,要我坐在椅子上等他回來,他這一去大約20分鐘後,我開始擔心,打了好多通電話給他也沒回應。
好在在遠處的影子,我看見他回來了,這時我也稍微安心一點。
我上了他的車,準備回家並且一路安撫他,要他平安開車。
在路上,他給了我一包香菸。他要我算了算剩幾支。
「剩三支呀」
「那我今天共抽了十幾支了」
「那我幫你把剩下的丟了,就別抽了,對身體不好。」
「好吧 你就看著辦吧」
下車前,我特別囑咐他回家一定要打電話給我,並且答應我洗完澡就去睡覺。
幸運的,在我回家後的二十分鐘左右,我接到他的電話,平安的到家了。
Ken告訴我他的憂鬱症已經有十年了,這十年來他都靠藥物控制,但是他覺得一直依賴藥物其實很傷身體。
但是,回過來說不靠藥物的話,今天他的情緒表現,確實讓我見到他不同的樣貌。現代的人,身處文明世界,但也遭受到文明的影響。忙於工作、忙於家庭、忙於生活、忙於交際應酬。大大小小的壓力真的讓人無法承受,因此學習情緒的控制,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或許應該放個假,出去走走,紓解心靈。面對文明的症候群,同樣的也需要更文明的管理方式,才能活的快樂開心。

點一盞燈


習慣性的,總是在夜晚出門時,我會點一盞燈。好讓我在回來時能見到房間的光亮,而不至於沒有安全感。
這樣的習慣大約也有好多年了,只是沒有刻意的發現。房間的那盞「果凍式紫色小花燈」,是我特別喜歡的夜燈。記得那是初到台中念大學時,在某一間百貨公司買的(建台大丸),那間百貨公司已經倒店了許久。算了算小花燈也陪伴我度過不少寂寞孤單的夜晚,讓我進入房間時,能感受他傳遞給我的溫暖。
房間裡面的燈系,除了檯燈以外,其他的光線都是黃色的。是這麼剛好,來租這間房子時,打開大燈房東就剛好換了黃色燈管,就也這樣的吸引了我的目光。之後,也增加了一些輔助光源,讓整個屋子,更加明亮舒適。
我喜歡有光線的地方,強烈的光線不適合我,縱使在怎麼燦爛奪目,對我來說,卻是造成我的眼睛負擔。柔和的光線,適當的溫度,是我鍾愛的環境,我可以恣意的光線裡,一絲絲的抽出每日的思緒。
當作是太陽日落的橘紅水彩。
當作是月色初起的象牙白光。
當作是黎明來時,劃破黑雲的金色線縷。
當作是身心疲憊,擁抱我的安慰我的雙臂。
點一盞「心」燈,指引「心」找到回家的路。

星期二, 3月 20, 2007

我的城市?你的城市?

今天我想說說關於「城市」所發生的事情。
晚餐時刻,串串的人群走向街上各家餐館、便當店。路上的車輛,趕著逃離工作場域,回到溫暖的家。
而我,也同樣在覓食,走在人車擁擠的街道,行色匆匆像是餓昏頭的猛獸一般。
剎那間我感受到生命的壓迫,眼前一輛白色休旅車,正火速的迎面而來,他按了喇叭,尖銳的聲響打斷了我飢餓的欲望。我立刻停下腳步心想:「完了~我一定被撞死了。」
只見那駕駛精準的把那部高貴的車,停在我眼前的30公分距離。我愣了一下「我還活著」,是我唯一想說的話。
拍拍身子,我緩慢的走到車邊,淡淡的看了黑色窗戶裡的車主,煞無其視的坐在車內。此刻的我有一點點些微的憤怒,但很快的被周圍的氣溫,降低了怒火。
我想著「這是我所居住城市裡的人嗎?」淺淺的笑著,騎車我走了。
很多城市標榜著人性化、國際化的特性,但是卻忽略了行人的路權。已經不是只有一次了,我在路口的十字街口,幸運的逃離了死神的魔掌。這次,好運的沒搭上冥府來的馬車。我是好運,那麼那些不好運的人呢?是否就難逃一死,駕駛者就成為了電視上的主角。
對於那位駕駛,我無可言喻,或許他覺得在他人面前展示休旅車的性能,會比顧及他人的性命來的重要。世上的好運,不會永遠發生在你我身上,面對這樣的情形,我選擇沒有任何的勸說,只是離開。不知道坐在駕駛座的他,是否見到我驚恐的眼神和蒼白的面容。如果有天他也面臨這樣的情境,不知道他會有怎樣的體驗。
當我們教導孩子要尊重別人時,往往卻忽略了自身做起的準則。還給路人一點生存的空間吧!這是我的城市所面臨的狀況。
白色 休旅車上的駕駛,黑色玻璃外的我,淺淺的走過車邊,望著這座城市,這輛剎點帶走我靈魂的車輛。
妳/你呢?是否也在這樣的城市裡 賭命著呢?

星期一, 3月 19, 2007

張曼娟您好







偶而逛逛百貨公司,除了血拼,還可以增加一些心靈的內涵。
美麗華誠品書店,我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張曼娟最近的新書,一本是兒童的繪本故事書。先說說第一本書吧!
張曼娟的書籍中,這是我所認識到關於他的第一本旅行書,主要是他將這幾年來的旅行經驗,化作文字的敘述,不是敘述而是放入了他的靈魂,正如的他暢銷散文一般,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來看。
或許是命中潛在的驛馬星關係,從小我就對旅遊的節目、書籍特別的感興趣。還依稀記得,當年謝佳勳、李秀媛所主持的世界真奇妙,如今這節目早已停播,轉而起的是冒險王、世界那麼大等各種旅行節目。
書櫃上還有4.5本謝佳勳的旅行書,那是我對於旅行的淺淡回憶。
想像自己和書中的旅行著一樣,背起背包,歷經各種氣候、天氣,探訪各式的人文風景,品嚐各樣的異國食物。
泥虹色的加拿大楓葉,伊斯坦堡神秘高聳的清真寺,柏拉圖流連的希臘神殿,還有始皇偉大的長城….
在我小時,雖然無法一一經歷,但也透過書中的描述,對於這些地方,有些陌生,但也有點熟悉。
長大後,基於學術研究因素,也到訪了新加坡、中國、荷蘭等國家。
還記得鼓浪嶼上,大戶人家裡年紀古稀的老太太,熱切的帶著我走在夏天午後的榕樹蔭下,為我解說著這裡生活的一切,還有他可愛的小孫子。操著相同的閩南腔調,語言再也不是問題,而是更貼切我們彼此。不知道他現在好嗎?小孫子應該也上小學了吧!
還記得肯特崗上,著名的新加坡大學,三位熱情又聰明積極的學生,帶我認識國大的設施,風景特色。品嚐微辣的南洋美食,正如他們熱情的態度,至今仍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還記得曼谷機場、羅馬機場、阿姆斯特丹機場,14小時的飛行。其後的歐洲火車,駛向萊登小城,造訪著名的漢學研究萊登大學。風中的雪花,路面上的積雪,掩蓋不住對我的真誠招待。
還記得廈門大學校園裡,二十幾層樓的行政大樓,充滿台灣夢想的學生,問著我:「你看過康熙來了嗎?」,目前一位在泰國教書,另一位在中國工作,不知道他們好嗎?
旅行對我來說是種療程,也是一種生命的縮影。在異鄉國度裡,可以盡情的放鬆自己,用心觀察不同於自己所熟悉的人事物,透過旅行「理所當然」已經不是定律,任何的人事物,都有可能顛覆你長久的單一想法觀念。
過程中,你會遇見熱心誠懇的人們,也會遇見冷漠、歧視你的人們。正如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一樣,旅行是一種生命,也是一種生活體驗。
出去走走吧~

遇上夏之雪







3.17號上午做了故宮知性之旅,參觀了大英展。因為是假日,所以人滿為患,光是排隊就排了2個小時進場,與其說是看展覽,更應該說是看現場的人吧!
下午和朋友去了趟美麗華,巧遇上一首多年前的歌曲「summer snow」,我停了下來,駐足在唱片行內。深深的拉住我,和外面逛街的人相比,更是顯得動與靜的落差。
這首歌是蘇格蘭民謠,由挪威歌手Sissel配唱,更能顯示出那種空靈透徹如雪晶般的穿透力,又讓我沉浸在其中。歌詞的原文如下:

It's summer snow in the deep blue sea.  
I try to touch, but it fades away. 
It must be a dream I will never get.  
Just like my love that's crying for you.  
If there were something not to change forever.  
We could feel it deep, deep in our heart.  
Today is over with a million tears.  
Still everyone has a wish to live.  
Oh, I do believe ever lasting love…   
And destiny to meet you again.  
I feel a pain I can hardly stand.  
All I can do is loving you.  
It's summer snow in the deep blue sea.  
I try to touch, but it fades away.  
It must be a dream I will never get.  
Just like my love that's crying for you.  
Just like my love that's crying for you.

我將歌詞做了簡單的中文翻譯:

夏天的雪在藍色深海裡 我試著去觸摸
但它卻離我消逝而去
這一定是我遙不可及的夢(正如夏之雪一般,觸不可及)
像是我對你的愛 為你而哭泣
如果世上存有永不變化的事物
我將在內心深處 真切感受
無盡的淚滴將在此刻停止
世人都希望能一直存活著
喔!我的確相信這世間有永恆的愛
生命中能在遇見你

再也無法繼續忍受痛苦了
我能做的就是深愛著你
夏天的雪在藍色深海裡 我試著去觸摸
但卻離我消逝而去
這一定是我遙不可及的夢(正如夏之雪一般,觸不可及)
像是我對你的愛 為你而哭泣


回到家中,我急切的翻開塵封已久的音樂盒,找出了這片CD。
再次體驗,歌曲中的意境。
生命中的很多事情,就如同雪一般。
當你還沒擁有它時,會充滿追尋的欲望,無止的追尋、探求。
然而當伸出手,緊握著、擁抱著的時候,手裡的溫度,會讓他融化消逝,無法掌握。
任何的情愛,不正也是如此嗎?
擁有了 就應該更加珍惜
失去了 就應該等待機會
夏之雪 其實 並不難觸碰
因為 只要有心
他就在你的身邊

夜與詩人


夜鷺捎來門票 穿起鑲滿黑水晶的披風
末班南瓜車 駛向廣闊皇宮
千萬個衛兵 緊盯著
映照著 象牙白光
傾落一地 思縷

疾速追著追著
莫非晚鐘響起 一切將成幻影
不 那是欣杜雷拉

追著 追著
莫非王子在岸上
不 那是人魚的哀愁

銀絲線長 無盡無止
「剪不斷理還亂」躍上太白心頭
低頭沉吟
那是 螽斯織布聲?
還是 夜蛙的鼾聲?
不…
原是 C小調夜曲
那刻 蕭邦 搭上
行向深寂殿閣

停了下來
不見格林兄弟身影
沒有青蓮醉意
更無蕭邦才情

回頭間 驚覺
獨兀的 步行在無名道路
夜誘惑詩的勾引
踏不完的腳步
前行~前進~
找尋你我的詩篇

怪怪的

最近我都一直無法 貼文章不知道怎麼了呢

星期三, 3月 14, 2007

我來自秘魯




周四晚間Jason從秘魯回來了,帶了許多紀念品。羊駝手套、圍巾、古柯鹼茶、圖騰拆信刀..等等。
Jason也帶來了他所拍攝的照片,秘魯的街道、亞馬遜河邊、人們的臉龐,到處充滿了熱情陽光的痕跡。我看了照片裡面的居民,他們的衣飾,都是各式各樣鮮豔的色彩,而且都是螢光色系。或許這就是他們開朗樂天知命的符號象徵吧!映照在黝黑的色上,更增添了溫熱的元素。
南美洲,在我的印象當中是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境地,古文明發展源地知一。在那裡孕育著不同的文化。祕魯是基於古印加帝國而來,之後受到西班牙殖民的關係,所以存有相當多的殖民色彩。
多種文化的交錯疊影,造就生活開拓子民,或許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感覺上那裏的人民有著更多兼容並蓄的面貌,看待整個世界的變化,正如披在他們身上的服飾一樣,多樣的色彩,多樣的圖騰,多樣的神態,多樣的膚色,容括著多樣的性情。

◎後記
這週實在是出奇的忙碌,主要還是工作和課業以及其他的雜事。
目前因為學生的人數過多,學校要我多開一門課程。因此,我又得多出三小時的課程。周末這幾天,我每天來往台大,都是在天未破曉前我就已經出發了。
如果要為這週做個註解,我想就是「不可開交」吧。
雖然忙碌,但是我感到很充實。

星期二, 3月 06, 2007

溝通


張曼娟在「緣起不滅」這本書,曾經提到,他和外國學生互動的經驗中,有一次不甚愉快的經驗。外國學生,驕傲的態度以及高妄的神情,但他以「柔之勝剛」的態度,消解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緊張關係。
今天,我遇見了相同的情形。他是一位加拿大籍的學生,這是他第一次來上我的課,或許他還不適應吧。在課堂中,我好幾次問她:「你聽的懂嗎?」她點點頭,但是神情卻顯得不悅,當然我還是以合善的態度跟她上課。
下課時,他過來找我,跟我說他覺得他都聽得懂,但是他有問題想問我,我靜靜的聽他說。當時旁邊也有其他同學,似乎也想聽聽這位學生有什麼問題。
他跟我說:對他來說他聽的其實有點困難。
我建議她那麼可以去上基礎的課,或是再去選看看其他課程,可以接受的話再來上課。
他不耐煩的臉色又開始了,旁邊的同學試著和他溝通,但是說沒了兩句,他就轉頭就走,一下子又回來了。對我又是擺個臉色,跟我說老師我有問題要問你,我打算靜靜的聽他說完。
就這樣他根本沒把問題說清楚,我只好請他明天跟辦事小姐談吧。坦白說,學生的態度讓我真的有點驚訝,他高挺的鼻仔,像是再指責我一般,我能夠感受的出他的不友善,對他而言這門課是必須上的課程,說穿了他也沒別的選擇,因為這門課是獨門課程。
他的傲慢以及無禮,深深的在我的腦海中,我回到辦公室,心中藏不住憂慮的情緒。我有點擔心,往後這門課她應該如何和我相處,這是我必須要去近一步學習的。
我在等待一個和張曼娟同樣的機會,讓這位學生有一些改變,一種對待人的改變。

我的資產~我的財富~

午夜凌晨1.30分,好不容易處裡完一百多封信件,洗完澡坐在桌前,回想昨日的種種。
在我任教的班級裡面,學生總是每個導師頭痛的問題,課業、生活、心理輔導..等等。傍晚我留在辦公室等JOE,約好了要去吃晚餐。
在等待的同時,楊老師走過來嘆了聲氣,我問:怎麼了呢?
楊老師:「還不是學生嘛~」
「怎麼了嗎」
「說也說不聽,也不好好唸書,翹課….這些學生….」楊老師無奈的說著。
楊老師在學校任教有十七年之久,是個相當資深的老師。
上學期我任教他的班級,跟學生互動很好。他會這樣的嘆氣,或許是他見多了學生的這種樣貌。
我試著安撫他的心情,儘量紓解他的鬱悶。
我和他分享我和學生的互動經驗。
「我不要求學生要把書唸好,但是我會要讓他們學習尊重及感謝」
向來我就是個不像老師的老師,或許就是這樣學生容易跟我親近吧。
身為一個教育者,我想我很容易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即使他有任何偏差,我還是會安安靜靜的聽對方說完,並且給他導正。
教育的方式不是以老師的權威壓制學生,再者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用高壓手段了,有時候教師可以試著放下身段,跟學生當個朋友,關心他們了解他們。他也會得到你的善意。
就目前來說,彼此尊重、傾聽意見,是我教育的原則,並且不管在頑皮不聽話的學生,其實都很適用這一招。
以往我會有個習慣,在下課十分鐘前,我會點兩三個同學跟我聊天,也不盡然是聊天。
我會拉張椅子,請學生坐下,開始問問他:「你最近好嗎?」「課業還跟的上嗎?」「上課有沒有問題呢?」更近一步的了解他的家庭以及生活,就我的狀況來說,學生還挺喜歡這種方式的,他會覺得老師也在關心他,也就漸漸的班上每個同學都會來跟我說東說西,比如說失戀了,談戀愛了,家裡的任何事情,都會來跟我說。
從小我就想要教書,教書雖然不能賺大錢,但是能夠豐富我的人生。

和楊老師談完之後,他告訴我:「找個時間你再來我們班上,跟這群孩子說說,他們比較聽你的。」
聽了這句話心中挺開心的,因為每一次的上課,我就是面對著40.50顆「心」說話,學業、生活都希望他們謹記在心。
走在寒風的街道,我告訴JOE「你知道嗎?學生是我最大的資產
每顆「心」都是我的財富,我的存款。
我想盡善盡力在我的工作職場,就不枉此生上天給我的使命了。

星期一, 3月 05, 2007

褒?貶








~~~請點選~徽宗書牡丹詩~
~~~請點選~徽宗詩帖~
年前去了趟故宮,觀賞了「大觀」展覽,主要是北宋書畫展,另外還有世界知名的「汝窯」。其中,我對於宋徽宗的感覺特別強烈,在故宮的禮品部,我正好買到了關於徽宗藝術的DVD。
我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大約停留在高中階段。在歷史上,宋徽宗被視為一個無能的昏君,北宋的「積弱」以及「失政」,都一筆筆的計算再徽宗的頭上。但是從藝術史來看,徽宗締造了中國藝術的經典,除了靈秀的瘦金體之外,更在行政體系設翰林圖畫院,並設畫學,以廣集天下畫人,並且給予官職。
關於徽宗對於藝術的養成,可參見下列文章:(這是網路找到的~可以去找來看)黃冬富(1994)北宋徽宗朝宮廷畫家養成教育新探。
徽宗雖然在歷史學家的評價中,不算是個政治清明的賢明君王。但是,他將畢生的精力貢獻於中國藝術。
跳脫歷史人物的看法,尋常百姓雖不會受到兩種極端的評價,但是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是不斷的在價值體系中生活。
有的人在事業上精明幹練,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但相反的卻是個不照顧家庭,不盡責的父親。
有的人在音樂藝術領域,是個敏銳的藝術家。但相反的卻是的對數理沒概念的空頭腦。
有的人在生活方面充滿智慧,是個生活智慧王。但相反的卻是個對課業不拿手的遲鈍者。
世界上沒有十全的人,正如徽宗一樣,貴為帝王的他,或許不知道後世對他的評價是正反兩極,但是誰又能十全十美呢?這也不是他所選擇的吧!
換個角度想,現代人可真幸福多了,可以選擇的層面太多了。但或許也就是選擇太多,想法太多,而無法專注在同一件事。但是,我們卻可以自由的規劃人生,而徽宗只是個被命運安排的人生。
我無法理解徽宗面臨北宋滅亡時的感受,但是我想在結束國政的那一霎那,他可能曾經後悔過,後悔生在帝王家。如果人生可以選擇可以規劃,或許他會選擇當的藝術家,盡善他畢生的精力,成為中國藝術的大家。
褒或貶已經不是重要的事,我們應該把握當下對自己應有的規劃,創造將來的生活體驗。

以下是故宮連結

再次見面







夜裡,翻起書櫃的書時,找到了兩本買了一陣子,卻未讀完的書(對於書我有一份特別珍惜的感覺~所以都會幫書作書套喔~因此照片有反光)。
一本是關於奧黛莉赫本的傳記,一本是神話學。都是我相當喜歡的書,書櫃上八成的書都是學術專書,還有兩成是屬於較為軟性的書籍,我想等我讀完這兩本書再談談我的想法囉。
大學時曾看過奧黛莉赫本的「窈窕淑女」,深深被他的氣質給吸引,但是當時主要是從學術的觀點,分析他再電影中的言行舉止,並未真正深入過了解她,一年前在誠品書店,發現了關於他的傳記,於是購買了回來,一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機會再閱讀她,這次我會利用一點時間,去看看他的傳記。
神話學這本書,也是我在誠品看到很喜歡的書,這本書大約有三公斤重,不只是重,內容也是很豐富,介紹了全世界的神話故事,圖文並茂相當精采,早先我也翻閱了一些,但是因為書籍是英文書,因此對於亞洲一代的神話故事並未說的相當仔細,只是做了簡短的討論。
當然囉這本書我還沒看完,坦白說要看完也不容易的~那就好好的分期看完囉。一直有睡前看書的習慣,只是近來除了研究論文以外,我真的沒時間再去看其他的書籍,但是我試圖去找回那份感覺,那份柔軟的心靈園地。

星期日, 3月 04, 2007













鬧元宵~元宵鬧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天氣氣溫挺溫和的,雖然夜晚下了一大場雨,稍稍減少了佳節的熱度。
晚上我和小事小五David,一共四人參觀了新竹城隍廟的花燈展,有學生作品還有社會人士的作品,各式各樣的豬年花燈,點綴城隍廟的夜色,街道上的人來人往,鞭炮聲不絕於耳,大家都熱烈參與這個美麗的盛會。
參觀完了城隍廟,我們步行到了東門城,找尋天燈的下落。此時,天空已經下起雨來,原本只是想看看別人放天燈,但是後來我們還是買了。四人開心的寫下自己的願望,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等等,天空的雨越下越大,心裡真擔心天燈怎麼辦呢,雨稍為停頓了一下,我們試著讓天燈起飛,慢慢的..慢慢的…希望將願望上達天聽,誰知道當天燈飛上去時,不甚勾到了編的樹枝,整個天燈就燒起來了,真的好可惜呀~
於是我們又再買了一個,又再試一次,這次我們選擇了一個較乾的地方寫願望,讓雨水不要打溼天燈,這是應該不會有問題了吧,我心裡是這麼想的。
我們四人緊抓燈角,希望這次順利,正當我們要放手時,雨又大了起來,整個天燈又濕了,於是又再次失敗了。
隨著天燈的掉落,雨勢越來越大,我們找了間店坐著聊天,等待雨勢小一點再走。
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元宵夜,雖然天燈沒有成功的飛翔,但是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我也和好友們度過了一個友誼之夜,雖然天燈的願望沒有飛上去,但是在我們心裡都會有一盞天燈,指引我們到達願望成功的彼岸。
晚安~我心裡的天燈,晚安~我心裡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