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30, 2008

時間忘記了


08年又進入了倒數一月,感覺上每天的時間總是越來越快,快的感覺不到他的聲音。
今年是我邁向30年頭的第一年,30了真的又踏入另一種人生的路段。
這一路而來有得有失,不管怎樣,得到得盡力留存,失去的就讓他走吧,別回頭找。年齡的數字不斷增加,路也要不斷的前行。
時間是個精明的計算師,該作的,該停下的,該慢下來的,該增加的減少的,絲毫都不會放過。
如果可以「時間」是不是可以忘記,忘記這生活中的分分秒秒。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究竟是人忘記了時間,還是時間忘記了我們。
走在廢棄的河道旁,時間正告訴著我 關於他的過去
時間並沒有忘記我們
他總是在身邊 緊固著
永遠永遠

星期日, 11月 23, 2008

一碗牛肉麵

一碗牛肉麵
這是什麼標題?一碗牛肉麵有啥好寫的?
正當這社會關心著「消費卷」發放的事情,除了這個之外,我還想說說關於我的學生,就從一碗牛肉麵開始。
某夜,要去訪友的路上,正好是晚餐時間,我到了一家知名的連鎖牛肉麵用餐,點了小碗牛肉麵和兩盤小菜。
很快的餐點上來了,我特別喜歡這牛肉麵清淡的湯頭,還有泡菜。正當我著手要提起筷子時,發現了一個不對勁的事實。
「怎麼一回事?面很多肉很多湯也很多?我不是點小碗的嗎?怎會好像不是那麼小的小碗。」突然間一個聲音叫住了我。
「老師~我給你多一點點喔 那你不可以把我當掉喔」很快的這聲音又回到了廚房。原來是我的學生在這裡打工。
突然間,我有點小小的難過。我的學生是個相當瘦弱的女生,望著他細小的手臂,在悶熱的廚房內熟悉且俐落的川燙著青菜,配料牛肉麵。
腦海裡出現「這年紀的孩子都是這樣嗎?」這年紀不都是應該在家裡好好唸書陪家人享受年輕的生活嗎?孩子打工的背後動機是什麼?賺零用錢嗎?還是不夠花用?我一邊吃著一邊想著這些問題。關於孩子打工的目的和動機,我不願提到負面的想法。我遇見的學生,大多數都有打工,小小的高中生為何需要打工呢?我想有一部份的原因是來自於他們的家庭背景。在這些學生的背後都有一些小故事能夠和我們分享。
他們可能來自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或是清寒家庭,還記得一年前報紙上的新聞,高中女生身亡事件,這些孩子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近日,又有一位男學生跟我說要休學了,這孩子上課幾乎不帶課本,而且也經常性的睡覺,老實說也是個和書本不熟悉的學生。
某日遇見了他,他搔著後腦跟我說「老師~我不念了,我覺得我不是唸書的材料,所以我要去工作」「做什麼工作」「老師~我去作苦工」「苦工??」我驚訝的問「對呀~我去搬白鐵一千1200,老師我會回來看你的」
聽完了他的話我急忙的跑去找導師,導師告訴我這已經是他第二次休學了,我們已經盡力幫助他了。「他很喜歡上你的課,很難得會有學生會這樣想」導師告訴了我這孩子跟他說的事情。一個小小的高中男孩搬白鐵,真的很讓我難以想像。
上課時,我利用了一點時間告訴學生這兩件事,告訴他們能坐在教室裡是一種幸福,能有自己的讀書時間是種幸福,能有人家關心也是種幸福。
最近,花了一點時間在幫高三的學生整理一些升學訊息,很多學生在高一高二時都不知道及時努力,到了高三才開始想到要升學,所以為了讓學生以後能有謀生的學歷及能力,我都會跟高三的孩子提醒升學唸書的重要。
我所任教的學校,不是所謂的頂尖學府,家庭的背景也很多不一樣,每個學生當初來這裡唸書,大多是因為分數考的不高而選擇了私立中學,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故事。曾有同事問我「依你的資歷,應賅可以找到更好的。」或許是種習慣,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的瞭解,當上課時面對的每個臉孔,其背後都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深思,他們是需要關心的孩子。
一碗牛肉麵,只是一個故事的開始,我只希望孩子能在社會化中學習堅強成熟懂事。

星期六, 11月 01, 2008

衝擊

這學期跨所去修了一門課,這門課中我們所上的人數是最少的,只有四人同時我們大多數的背景都和這個課程完全無關。
但是從開學至今,我一直不斷的感受的衝擊,什麼樣的衝擊,一種格格不入的學習感受。讓我來說一下吧!
授課的老師在開學時就說了這學期要大家自己找期刊的一篇相關文章,在課堂上報告,也就這樣我聽了很多都是各抒己見的主觀性研究。
週四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期刊的作品」,報告的同學很誠實的說「我是隨機」。
接著我就說,這麼多的期刊為合不選擇比較具有知名度的期刊。
此時課堂的老師說話了「我從不投期刊,因為我的經驗是有一次我通過了,但是就是沒被刊登出來,所以我都寫書投會議論文。」
「大師的作品不一定就好」「要找一些入門的作品來看」接著當然就是一陣的討論。
不投期刊這種事情居然會在一個大學的老師口中出現,實在不可思議。倘若換成是我坐在課堂上授課,我會採取另一種方式告訴學生「雖然沒被刊登出來,但是應賅還要多試試看幾種期刊,畢竟期刊不是只有一本。」應賅多鼓勵學生嘗試。再者話說回來「大師」的作品當然也會有問題,但是反觀來看,大師今天會被著名期刊刊載絕對不會只是因為「人為」因素就被刊載,不然這世界的學術就一切都是人為,當自己作品被退回來時,就批評是因為某人。
「實力是最重要的」這是我最後的回應,有實力有內容的作品,還是有很多多期刊會被錄取的。「人為」不能成為我們不精進的藉口或是理由,我有點憂心,在這課堂上的其它研究生,他們都是依循著老師的思考模式而走,至於會不會有學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我不知道,但是我深刻的體會到「衝擊」讓我發現,他們這個學科一直無法進步的主要原因。

星期日, 10月 26, 2008

昨日重現


幾週前朋友辦了一個懷舊的KTV趴踢,不僅歌曲要老歌,連服裝也要有復古的搭配,當然也就開心的參加了這場聚會。
說到老歌,腦海裡就出現了Carpenters的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close to you」「the postman」。我選擇了yesterday once more,畢竟更符合整個聚會的主題。
以前上英文課的時後,老師為了增加學英文的樂趣,往往都會以這首歌做為英語歌唱教學。
Carpenters活躍於60.70年代,我來不及參加他們輝煌的過去,但是他們的歌曲都一直縈繞在我記意的深處,這次的聚會又讓我想起這些好聽的老歌,旋律很慢但也輕鬆,發音也很清晰,細細品味過去的往日。

星期日, 9月 28, 2008

強烈颱風

這個颱風真的是可怕,雨量其實還好,主要是風大。早上趁著風雨不大時,出門買買糧食,以免這幾天在家中被悶壞了。
傍晚站在窗邊,錄下了一些可怕的暴風暴雨。但也說真的,雖然是颱風但是還是有點熱熱的氣溫,期待冬天的到來。

星期日, 8月 24, 2008

上海印象---新天地







「新天地」這個名字取的真好,因為在狹小的弄堂中,家家都是一些中高檔的西式和中式餐廳,和中西樣式的衣服、織品創作。
第一次到新天地時是晚上時間,這裡的環境特別的乾淨,我想是因為觀光客很多的緣故,總是要有好印象。入夜之後,新天地的生命熱絡了起來,在街道中可以看到來來往往的遊客,有的是一團一團的,有的是散客,人潮擁擠。
新天地的餐廳很多,服務生大多數都會說英文,並且每家餐廳都是走精緻高檔的路線,因此想在那裡用餐,可真的要多準備一點錢,否則只能像我一樣,在門口看看菜單解解饞而已。
我和兩個大陸朋友及一個韓國人同行,走著走著也餓了,剛好有一家麵包店,打算吃個麵包解決一餐,這個麵包店看起來也不便宜的樣子,但是心想總比一餐來的便宜,入店後我就挑了一條法國麵包,多少錢我現在忘了,但是也是價值不斐。店外有一些桌椅可以休息,我們四人就這樣憑著一根法國麵包就佔了位置。稍微坐了一下後,隔壁桌的口音,使我豎起了耳朵,我告訴身邊的朋友「他們也是台灣人」「你怎知道」朋友說,我說「口音」。
轉過頭我問了一問,果然是台灣同鄉。也正剛好也都是政大的學生,這種機率真的很少遇見,他們一行三人,都是年輕的大學生,家長在廣東工作放暑假他們就來上海自由旅行,問了我一些好玩好吃的地點,我也熱切的告訴他們,並把自己的旅遊書送給他們,希望在一週的旅程中有美好的回憶。
第二次來到新天地是白天,我常常都是利用那種熱到不行的天氣出來。一方面是晚上的新天地顯的昏暗,很多地方看不清楚,因此白天是最好的。二來是白天天氣熱觀光客都躲在飯店或是有冷氣的室內,此時來比較沒有擁擠的人潮。
白天的新天地有種不一樣的風貌,我感覺新天地是屬於夜晚的,因為有餐桌上微弱的燭光陪襯,因為有夜晚的微風吹拂,因為有輕音樂的伴隨,更能顯示出那種悠閒放鬆的情調。
新天地的白天,就像是剛睡醒一樣,顯得比較稀落,人不是特別的多。但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所有建築的風貌。話說新天地以前是個老舊的區域,但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推動之下,找了建築師精心規劃,把一些老建築修補,並增加一些現代化的裝置,使得新天地有現今的樣貌,但又不失過往的風華。
新天地對於喜歡購物的人來說,是個不可放過的天堂,但同樣的也得準備一些錢,因為這裡的店鋪都不是很便宜,有些店的老闆都是一些外國人,比較走精緻設計路線,有機會可以來看看。

星期四, 8月 21, 2008

上海印象---多倫街名人街




多倫街是離復旦大學較近的一個名勝地點,我偷偷翹了一個上午的時間造訪。多倫街又稱為名人街,主要是有很多文人都曾經駐足過。
坦白說這些中國文人,我真的都不熟悉,大概只是知道魯迅這一位而已。但是,我倒是對於街內的古董店特別有感興趣。
古董店內有很多老物品,唱機、相片、字畫、古玩相當的豐富。這個地方,倒是可以利用一點時間走走,看看一些老房子改建的咖啡廳,還有多倫美術館,算是一個可以走走的歷史地區。

上海印象---孫中山故居




小時候,對於國家的元首以及政治人物,學校的教育政策都教導學生要特別的尊重,比如提到蔣公、國父時都需要立正之類的。說起來也特別好笑,因為對於這些偉大的政治人物,除了在課本以外,生活中幾乎都沒有任何的接觸。長大以後,印象更是微弱。
孫中山故居,座落在「皋蘭路」一帶,附近的建築都是濃厚的西式洋樓,環境相當的幽靜,第一次造訪故居時,天色已晚門也關閉了,於是這一次我就利用下午的時間來訪。買了門票,在入口處就可以見到一座國父的坐姿銅像,故居內是禁止攝影的。
進了一樓,走入另外一個歷史的空間,昏黃的燈光彷彿進入的時光隧道,展覽館裡相當的整齊乾淨,文物保存的很好。雖然,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但是對於這位華人的「國父」大家不分你我,都是給予相當的尊重。
從一樓到三樓,從國父的求學時代,英國遇難,以及到推翻反清,建立民國,到最後辭世,做了完整的介紹。文物包含了國父的中山裝、家居擺飾、讀過的書籍、用過的物品,當有文整的保存。
或許是受到環境氛圍影響,一路看過來,我的眼眶有點濕潤,可能是有感於國父建國的辛苦及努力,所以特別的傷感。在課本上的政治人物,從原本離我很遠的生活,貼近了我的內心。來訪的遊客有歐美人士、新加坡來的華人,大家都來拜訪這位偉大的人物。
第一次這麼貼近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我盡是感動思緒。
如果沒有他,我們還是留著髮辮的支那人。
如果沒有他,我們就不可能有民主、均富、自由的社會。
如果沒有他,我們無法在世界上立足。
走出了故居,回到了現實。
抽身而出,留下了永懷的敬意,謝謝您國父。

星期三, 8月 20, 2008

蝴蝶

上海印象—浦東陸家嘴

浦東的發展就像是一個掉下來的禮物,十多年前浦東是一塊乏人問津的田地,大多數的發展都在浦西。然而就在大陸的領導人政策下,浦東翻轉了小媳婦的命運,如今是個珠光寶氣的貴婦了。 浦東有著許多商業集團,花旗、震旦、香格里拉飯店、正大購物中心、東方明珠、金茂大廈、湯臣一品等等有名的建築都在這裡,走在浦東街頭感覺像是台北的信義區,但更顯的壯觀,每棟建築像是在競爭一般,蓋的越來越高,路上來往西裝筆挺的型男,套裝窄裙的上班女郎穿梭,外國人隨處可以見。這裡是上海的未來,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之一。 我登上了88樓的金茂大廈,俯瞰整個上海市區,2010年的世博會址、百公里之外的台北,一切都好近好近。聽說未來還會有比101更高的大樓出現,期待更高的境界

上海印象—外灘





還沒去上海前,就常常看到電視或是報章雜誌上的上海地標「東方明珠」。究竟到底那是什麼呢?心中充滿了期待。
去了上海後,就我感覺上海的美是一種後現代的整合。 以黃浦江為界,可以分為浦東和浦西兩區,浦東就是大家熟知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花旗集團、金融中心等等機構,櫛次鱗比的大樓,見證了現代化繁榮的上海。而浦西就是所謂的外灘,不同於浦東,外灘的建築散發著老舊的上海味道,著名的和平飯店,各國的領事館,斑駁的牆壁、毀壞的雕刻,訴說著上海前世的苦澀和榮景。 花了一整個下午,從豫園一路走到了外灘,大約1個半小時的路程,在溫度近40度的高溫中,穿越大街小巷,以東方明珠為目標,一路的走著。 或許是因為下午太熱了,外灘的人沒有想像的多,倒是我像個傻子一樣40度的高溫,我在外灘散步。走入了銀行街,「浦東發展銀行」是我印象最深的,銀行內不准拍照所以也就無憑無據,但是如果你相信我的眼光,我真的必須說「真的好美呀」。一進入我馬上被天頂的壁畫吸引,浦銀原本是匯豐銀行的行址,所以在門口可以見到兩隻銅獅子。更重要的是,裡面的壁畫描繪著早期匯豐銀行的發展歷史,另外行內的各項設備都相當的復古,沙發、櫃臺都相當的豪華,有機會去的人一定要去看看。走了一大圈我累了,隨著旅遊書上的介紹,我來到了外灘三號,整個樓都是高級的餐廳跟服飾店,我來到了New Heights,上樓前我已經嗅到「貴」的氣味,也就鐵了心上樓吧!果不其然翻開了菜單,我真的手軟,點了最便宜的「芒果奶昔」一杯80元人民幣,真的是貴呀~像是嬰兒一般,我小口小口的飲著,等待浦東的燈亮起來,座位旁都是一些名流貴婦,一瓶紅酒就要800人民幣,唉呀呀~真的有錢人呢。這還不算貴喔,在這裡還有頂級的餐飲「望江閣」光是要在那裡吃飯,一人就要1500人民幣不含酒水只限兩人真的是頂級奢華。從下午到晚上,我就靠著這杯奶昔讓我待了許久,
望著榮景的上海,未來似乎是無限可能,人在變、地在變,變化萬瞬的上海,轉眼間世界的舞台,轉移到了這裡。 黃浦為界,今生的上海在浦東,金融商業的熱絡發達,建築奇觀的競技場,吸引著投資客、淘金客的前來,滾滾的黃浦江,帶來了奔流不息的商機。 前世的上海在浦西,各國的租界領事館,狹小的巷弄、散發的舊空氣,街口的修鞋小販,滾滾的黃浦江,帶走了百年前瓜分的上海


上海印象之一




這個部落格不是毀了,是我太久沒上來寫東西了。暑假也過的差不多了,我來整理一下這個暑假的旅行。這個暑假,去了上海和廈門一個月,大多時間都在上海復旦大學,也去了很多上海知名街道。就讓我好好娓娓道來我的上海印象。

這趟旅行期待了好久,但是我也知道,不光是旅行。這趟上海行的主要目的是要去研習,先說研習的課程吧!這次的課程在中國知名大學「復旦大學」舉行,果真不枉費中國名校,復旦的名號請了國外知名大學教授來講學,哈佛、史丹福、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科院等等知名的研究院校的教授,來為我們密集的上課,每天8.30開始到下午5.00結束共22天,要繳交學習報告作業,說起來也不輕鬆。
參加的學員大多是大陸的學生,只有我是一個台灣來的博士生。我的室友是中國社科院的博士生,也是個很厲害的高手。自我介紹時說到我的學校「政治大學」大家有印象的說:「馬英九團隊很多都是政大的。」呵呵~可見他們很留意台灣的政治情勢發展。
在密集的課程當中,我盡力的吸收一些知識,好做為我博士論文的基底,整體來看,我個人認為台灣的學術實力,其實不輸大陸的研究生。這22天的課程中,大家在課堂中相互討論、研習也學習到了不少,也認識了一些朋友。
明年這個講習課程將在北京中國社科院舉辦,或許有機會的話我會在去一趟。

星期三, 8月 13, 2008

星期日, 6月 08, 2008

復旦行



再過一個月,將到復旦大學一個月,參加語言學高級講習。半年前就開始蒐集上海的相關訊息,朋友說上海物價不低,說不定比台北貴很多。心驚了一下,荷包又要大失血了。這次的復旦行程,算是相當緊湊,週一到週五都有密集的講習課程,有的晚上還有講論會,並且結束後還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不是放暑假嗎?怎又把自己搞的這麼累,這樣也好有空時順道去西湖走走,拜訪蘇州湖堤,尋過上海外灘,這島也是忙中偷閒的好方法。
這此的講習,復旦可是請到了許多國外知名大學的教授,我想一定會滿載而歸的回來,同時也可以和大陸及國際學者交流。相當期待這次的行程,即將出航我的復旦行。

智與美


話說多年前在課堂上對於「文學概論」陌生的說,在接觸了語言學領域後,開始又走回了文學的路子。
以前上文概時,是我最辛苦的時候,台上老師說著各種不同的文學流派,古典主義、形式主義、意識流…各種戲劇、詩詞,全部塞不進我的腦子。後來轉換到了語言學,開始又進入了不同的領域。文學是比較感性,屬於人類更深層的反映,相對來說語言學就很理性,要不斷的推衍論證,不可以有任何主觀的色彩,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我喜歡讀散文,詩的內容比較緊湊,小說又有點長,所以散文是我的最愛。就心靈體會上,散文淡淡的口味很適合我的胃口,小說的味道比較多重,詩又過於濃縮。
以前有位學者認為散文是「智與美的結合」,在行文上散文的文筆,不能過於華麗,淡淡的就好,口齒留香。
下午去逛了誠品,於是就買了這本「散文30家」剛好是一個月的口糧,補充心靈的胃口。

星期日, 6月 01, 2008

夜裡想起了這首歌~越聽越有感覺 好好享受這美妙的詞境

宋詞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我舉起酒杯問青天:天上的明月是甚麼時候開始有的呢?不知道天上神仙住的地方,今夜又怎樣?我想駕著風飛到天上去,但又怕害神仙們居住的地方太高,會讓人冷的受不了。於是我只好和我的影子,在晶瑩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那種快樂,人間跟天上沒有什麼分別。月光緩緩的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的進入美麗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兒。月亮本不該對人有所怨恨的,可是卻為何總在人們別離的時候,才這麼的圓滿?人有悲歡、有離合,就像月兒有圓滿、有缺憾,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兩全。只希望人能夠平安、活得長久,即使隔得很遠,卻能夠共賞天上的明月,那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白目的勇氣,精明的智慧




這兩天假期,幾乎有一整天的時間都是和學生「混」在一起。我真的體會到年輕真好的道理,週六學生請我「下午茶」,去了一家吃到飽的義式料理,之後又去逛街採買,跟著這群高中生四處遊玩,感覺好新鮮。我深深的體會到,時代不同,學生的樣貌型態也不一樣,現代的學生很敢表達自己,或許是一種「白目」但也是一種「勇敢」。週日,又有另一群學生約我吃中餐及逛街,我開始發現,學生進入到我的生活了,以前我會很小心的和學生互動,應賅說我會避免跟他們出去,但是在某些許可範圍內我還是可以跟他們有所互動,比如吃飯、烤肉。
週日的這兩位學生,可愛的送了我一朵藍色玫瑰花,真的是令我感動,我覺得「白目」高中生的確存在,但是我也發現,「白目」的背後然帶有一些勇於嘗試及突破的「傻勁」,只是當我們長大後,這些傻勁就會開始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精明」、「世故」、「幹練」…
究竟是白目的勇氣,還是精明的智慧。這兩者的取捨是我們自己衡量的準則。

星期六, 5月 31, 2008

川震

四川大地震,已經過了好一段時間。新聞也漸漸的減少了,雖然我身處平安富裕的台灣,這段時間我也跟了一些大陸的友人問安。
天然的災害,我們無力去抵抗,然而看了報導以後,才會知道原來就是房子的結構不穩,造成這麼多的死傷,我想不是建築商沒有想過地震,而是建築的過程偷工減料。
先前每每看到地震消息,我總是哽咽到不行,雖然不是跟我親近的人,但事在地震事件中,看到人性的光明,以及一些故事,都是令人感動。
就像一個小女孩說的「唱歌,唱兩隻老虎我就不痛了」

星期四, 5月 29, 2008

心態

看世界的角度也很多~看事情的角度亦然~看人更是亦然~
「心態」是我們關照大千人世的一個觸手,當我們的心態是正向的,這隻手是可以扶弱濟貧,是可以讓人溫暖祥和的。如果這隻手是惡向的,這隻手可以催毀一切,將人帶入深淵,甚至教訓鞭打他人。
一件事情,「心態」真的很重要,要如何看待全端心態的影響。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故事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8/21/47279.html
【明慧學校】范忠宣公純仁(即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每每告誡他的兒子說:“雖然是最愚笨的人,但是當他在責備別人的時候,卻是清清楚楚;可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時候,卻是迷迷糊糊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能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原諒自己的心來原諒別人,就不怕達不到聖賢的地位。”
有人請教范忠宣公為人處事的道理,他回答說:“只有節儉可以培養廉恥,也只有寬恕才可以做到仁德。”范純仁自己,平生修身養性,對於飲食從不挑剔。從官府回來以後,立即換上粗布衣服,習以為常。從小到老,從小官到大官,始終如此。
世人教育子女待人接物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要確實做到誠然不易,原因在於一般人往往看到世間的不圓滿、不美好,就會覺得不滿意、不舒服,嗔惱的心就現起來,就想責怪別人、教訓別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看別人的是非過失,都能看得清楚、說得明白;但是聰明的人要反省察覺自己的問題缺失,卻是糊裡糊塗、十分困難。因此范純仁告誡子弟,德行成就的關鍵就在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別人的問題,正好用來提醒自己不要做錯,能夠這樣自己就容易進步。我們原諒自己很容易,要原諒別人很困難,能夠把原諒自己的心拿來原諒別人,如能像這樣做就不愁達不到聖賢地位了。
通常我們會講很多大道理來掩飾我們的煩惱,看到人家的過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像這樣在德行上要進步是非常困難。德行上修持的第一步,要努力看自己的是非過失。學了道理,拿來看別人的是非很容易,用來反省自己就非常困難,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而且只在道理上打轉還是不管用,還要去身體力行。所以遇到矛盾和困難,要改的永遠先是我自己,不要批評埋怨他人。若我們能夠時時觀照、省察自己,並且能用寬容的心,涵容他人過失,不僅自己的德業可以增長,也才有可能教化、改善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