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對於國家的元首以及政治人物,學校的教育政策都教導學生要特別的尊重,比如提到蔣公、國父時都需要立正之類的。說起來也特別好笑,因為對於這些偉大的政治人物,除了在課本以外,生活中幾乎都沒有任何的接觸。長大以後,印象更是微弱。
孫中山故居,座落在「皋蘭路」一帶,附近的建築都是濃厚的西式洋樓,環境相當的幽靜,第一次造訪故居時,天色已晚門也關閉了,於是這一次我就利用下午的時間來訪。買了門票,在入口處就可以見到一座國父的坐姿銅像,故居內是禁止攝影的。
進了一樓,走入另外一個歷史的空間,昏黃的燈光彷彿進入的時光隧道,展覽館裡相當的整齊乾淨,文物保存的很好。雖然,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但是對於這位華人的「國父」大家不分你我,都是給予相當的尊重。
從一樓到三樓,從國父的求學時代,英國遇難,以及到推翻反清,建立民國,到最後辭世,做了完整的介紹。文物包含了國父的中山裝、家居擺飾、讀過的書籍、用過的物品,當有文整的保存。
或許是受到環境氛圍影響,一路看過來,我的眼眶有點濕潤,可能是有感於國父建國的辛苦及努力,所以特別的傷感。在課本上的政治人物,從原本離我很遠的生活,貼近了我的內心。來訪的遊客有歐美人士、新加坡來的華人,大家都來拜訪這位偉大的人物。
第一次這麼貼近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我盡是感動思緒。
如果沒有他,我們還是留著髮辮的支那人。
如果沒有他,我們就不可能有民主、均富、自由的社會。
如果沒有他,我們無法在世界上立足。
走出了故居,回到了現實。
抽身而出,留下了永懷的敬意,謝謝您國父。
2 則留言:
i think you add more info about it.
Sorry if I commented your blog, but you have a nice idea.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