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14, 2009

解構


假日去逛了誠品書店,買了一本特別的書,關於問題的解構設計。
問題就像是一種結構,是累積成型的型態,問題的浮現就是這種型態已經達到了巔峰,那麼要如何解決問題?不能用挖土機一般,直接砸爛,這種結構型問題,一定要抽絲剝繭,一個個的去分解他,把每個建構問題的材料,一個個移除。
這倒是個很另類的想法,問題就是需要用一點解構能力去拆解,越會解決問題思維方式越是精確,當然更需要一個好的拆解能力,如庖丁解牛,優於自然之中。

你當機警如蛇,純良如鴿。

朋友送了我一句話,一句在聖經中的話「你當機警如蛇,純良如鴿。」也就是說,我們對人要溫和良善,對於有不同意圖的人要有高度的警覺,這是一種人性。
有些時候人和人相處的感覺會隨著時間有不同的變質,也就是說認識10年的人,都有可能在一夕之間或是一段時間內,產生不同的變化。以生命的長度來說,10年20年其實都不算長,然而建立互信互賴的人際關係,卻是非常的不容易,一點一滴都是累積。
該是放手的時刻就得放手,機警如蛇,告訴我們一但你發現彼此間的關係,已經有不尋常的表現時,你就得有預防的心理準備,不管是情人、朋友,只要是人和人的互動,多少都會有變質的淺在性,我們無法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一但發現了不可維繫的化學變化,我們就得有警覺的準備放棄這樣的變質關係。

星期一, 3月 30, 2009

對生命應有的尊重


對生命應有的尊重
假日和朋友觀賞了「送行者」這部片,朋友意外的說,他非常驚訝我沒有一絲的悲傷,因為依照我的慣例,看到這種很內心表現的戲劇,我一定會哭的抽咽,但是這次我卻沒有,或許看多了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特別深的感觸。
然而,這部片給我的省思,是要提醒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重視,不論生前是怎樣的身份,總是要盡忠職守的扮演好這一輩子,應有的角色,劇中的一位老婆婆經營溫泉澡堂,在他過世的前一刻仍然劈材燒水,直到倒下。這是他對自身生命的執著與重視,就像蠟燭一樣燃燒到最後,那怕只是一個不完美的燭身,他仍都要發光發熱。
另外,劇中禮儀師對於過往的亡者,相當的慎重穿衣、洗身、化妝樣樣都是戰戰兢兢,為過往的人戴上最熟悉的圍巾,擦上最常用的口紅,這都是讓亡者感到欣慰的安撫。死生亦大事,對於生命怎能不有理想。
生命,是個極為抽象的意涵,總是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有一些參透,甚至一輩子我們仍都不知道他的奧妙。但,生命卻是需要我們尊重與重視,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需要滋養,不斷的成長、擴張、投資,才會是棵高聳壯大的生命之樹。
大環境越來越多變化及誘惑,往往心思也受到影響,連帶著生命的路程也出現很多歧路。無論未來怎樣發展,投注自身,尊重我們現有的生命,百年之後總是彩雲朵朵的回憶。

星期日, 3月 29, 2009

旋轉

絲履上蝴蝶飛舞 紅粉花朵搖曳
原地打轉的雙腳
不停的晃動
蝴蝶生動 飄飄栩栩
花朵生姿 粉粉亮亮
轉 不停的轉
只有不停的轉
長了繭 流了血
那蝴蝶才能舞動
那花朵才有生命
癒合
再轉

彼得潘(Peter Pan)與荷包蛋

James Matthew Barrie筆下的彼得潘是個拒絕長大的孩子王,如果有天他來到現實世界,你認為他還是可以戰勝虎克船長嗎?
人的很多經驗,都是來自於各方面的學習。當孩子小時,不小心觸碰到「火」時,才會知道那是會傷害人的物質,當年輕時第一場戀愛的結束,才會發現情人的話有時就像包著糖衣的毒藥,出了社會後職場上,慢慢的學會了許多待人事物的交際關係,說好聽點是種「社會化」「世故」,說難聽點就是「現實」「實際」。
對我來說,彼得潘的故事終究只是一個生活在故事世界的人物,現實的社會環境,要有這樣的的人格特質,其實一定過的不開心,社會化沒有什麼不好,至少他會讓你懂得成長,不管是錯誤中的成長,還是知識的成長,人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活在完滿世界的故事童話裡,成長的結果必然使我們能夠分辦是非善惡,辦別這世界的虛擬真假,這是種經驗的累積,看的越多也會懂得越多。彼得潘,真的只是故事的主人,他無法存活在現今的環境。
那荷包蛋又是怎麼回事?荷包蛋的半生不熟,正好符合我想要的處世哲學。對於某些人事物,我們可以扮演較為純真生澀的人格特質,展現自己天真善良可愛的一面,就像個彼得潘得童稚心靈,相對的面對另一部份人事物,我們就得有成熟老練甚至是社會化的行為模式來看待。
過於天真無邪不好,過於老練成熟也不好,荷包蛋哲學,告訴我們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可以選擇不一樣的面貌,對待不一樣的人事物,這環境不斷的改變,不能只有一種面向,而是要有多元的自己。

星期三, 3月 18, 2009

求神的孩子

求神的孩子
晚餐時間,一則新聞令我目瞪口呆,食之無味。一位小四的學生,遇到課業問題時,沒有家人指導,家裡的祖父母是開設神壇的,所幸就用了擲筊來求得作業中的問題解答。阿媽說,我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了,怎會看得懂,我就一直拜神希望讓孫女的功課進步。
這是世界果真無奇不有,或許是我太少經歷過這些經驗,讓我真的十分震驚。我有點感觸,不知道這社會的角落還有多少這樣的故事,反應孩子的教育問題,小時候的我其實一點都不聰明,也一點都不被人疼愛,因為我也老是出狀況,話說坦白我就是那種被稱為「檢角」的孩子,出生到國中畢業,我就是在這樣的汪洋中摸索我的方向,黑暗中找自己的路。高中後我的人生才開始有點色彩,有些希望。
因為我曾經走過,所以我能體會那種「無知」的歷程,不僅無知更包含了無助,如果可以我們這些大人,都應賅略盡棉薄之力,給我們身邊的孩子一些引導,我一向心軟,常會因此而難過,一種天使性格的宿命又出現,這世界真的很不完美,我只能盡力做到該作的。

星期二, 3月 10, 2009

只作五件事

有時候,當自己沈浸在極度忙碌的泥淖中,的確需要一個人在身邊提醒著「放下腳步~慢點,享受每一分鐘」
每日的大小事項,工作、家人、經濟、研究、生活..等等,壓縮了我們每日的時間。時間一環接著一環的緊扣著,每個時點都不能有出錯,不能有所謂的「沒效率」。就這樣…我們都忘記了靜下心慢慢走的道理。
或許以前的我,一天要安排10件事,每個時間都要環環相扣,不容許任何的差錯或是浪費,現在我要改變,一天只作五件事。五件重要的事,事有輕重緩急,五件事不多也不少。
聽說在地廣的美國,光是去銀行開戶就可以花一天的時間,可能一早9.00開車出發,到了銀行剛好是用餐時間,也就理所當然的吃了頓飯,吃完了飯去辦事,也到下午2.00了,又花了三個小時的開車時間,就這樣一天只辦一件事。
當然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卻也提醒著我們,時間的壓縮,並不代表是種絕對的效率,相反的是一種急迫,促使身邊的人事物,都必須依循著這樣的速度進行,一旦違反了這種速度,就焦躁生氣不安。
我想這都是一種現代文明病症,有時候我都忘記了藍天的面貌,綠地的笑容,一天只作五件事,別讓自己透支。

星期六, 2月 28, 2009

愛和關心


愛和關心
每個人都會有迷失的機會,尤其在外面環境更為險惡的同時,迷失越走不出迷宮。當你的身邊有人陷入迷宮時,請你用愛和關心,引導他走出,不管時間多久,我們都要盡力。
一位學妹上學期不小心走入了迷宮,發生了一連串另身邊人驚訝的消息,好在他沒有做出傻事,在醫療及家庭的協助下,我又重新見到了他。
我對他笑了笑歡迎他回來,也和他當朋友,然而我卻感覺到身邊的人對他產生害怕。他們說「拜託~那種情形嚇都嚇死了,我們很怕」
怕和恐懼,是對愛和關心的殺手,我不願成為一個殺手,因為我堅信,這世界在怎麼黑暗,都仍有一絲光亮。
同樣一天晚上,我在台大下車,下車時前面一位老婆婆摔了一跤,整個人臉部朝下,一動也不動,我有過一秒鐘的遲疑,但我還是過去扶起他,他的先生站在旁邊,或許是同樣都年紀大了,動作很慢力量很小。我扶起婆婆,還好他毫髮無傷。
朋友如果你和我有同樣的感覺,我們一起努力作個用愛和關心,抵擋怕和恐懼的人。



星期一, 2月 23, 2009

本錢

20歲的青春年華,坦率、直接、勇敢追求、第一次的投票權。
30歲的而立之年,歷練、事業、築夢踏實、邁向人生的顛峰。
40歲的壯立之年,家庭、責任、成果漸豐、魅力的黃金時段。
50歲的順應之年,伴侶、朋友、歡喜收割、世代接替的交棒。
60歲的耳順之年,智慧、開懷、享受生活、含飴弄孫天倫樂。
70歲的再生之年,設想、規劃、預約來生、人生七十才開始。
80歲的椅杖之年,緩步、三足、無所牽掛、兩鬢花白的米壽。
90歲的日幕之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如果說人生就像是一場「賭局」,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本錢。
趁著年輕,勇敢的去追尋自己的目標,不管如何這都是我們的資本,沒有輸贏,沒有成敗,只有享受與體驗。

星期日, 2月 22, 2009

一年之計





春暖花開的日子,總是充滿許多期待。午後的計畫表上,又多了些目標,不論實現與否,計畫總是計畫,一個未知的標的,引導著走向發展。
暖暖的陽光,就像蓄勢待發的呼喊,走吧~就走吧~往前走吧~

星期四, 2月 19, 2009



全球的經濟不景氣
全世界的氣候異常
人類的戰爭與和平
職場的裁員與自保
人生的起伏
都像是自然的浪
風平浪靜時
我們都沈溺於享受夕陽無限好
我們都沈醉在微風徐徐的午後
望見魚肚白的初陽
充滿希望的前程

轉眼間
狂風暴雨風馳雷電
無力招架
一陣大搖大晃中
哭天搶地
哀鴻遍野
怨天尤人
彷彿絕世

靜下來 快靜下來
那是浪
仔細看 那浪是美的
細細的 五彩樣的 泡沫

浪有起有伏
享受在浪頭上的浮華後
就得想到浪退後的初始
週而復始
那就是浪

星期六, 2月 07, 2009

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
如果有一天,當食衣住行育樂愛恨等不再是煩惱時
上帝問我:孩子你想當什麼天使?
我會說:我想當大家的天使,貧窮的小孩我可以幫助他,努力學業專心讀書,找不到停車位的人,可以幫他找停車位。可憐的流浪動物可以幫他找個家和愛他的主人。孤單的人,不再孤單,幸福的人更佳幸福。總之,世界只有愛與和平,幸福與快樂!
上帝摸了摸光環,露出懷疑的表情說:又來了一個想取代我的孩子,我創造世界不是只有美好,而是需要歷經磨練努力,才能上到天堂,我看你還是看不透這點,還是回去人世吧!
如果我能是個人世天使,除了食衣住行育樂,我想愛一個人,當一個人的天使,傻傻的愛著他,我傷心了可以躺在他身邊,讓他的溫度安撫我,我開心了可以牽著他的手,隨意的起舞奔跑,我累了、我倦了...隨時彼此都守護著彼此,當他一人的天使。
若當有天彼此在生命的旅程走累了,停下腳步時,不管誰走的快慢,都可以一起在上帝面前牽著手,回答上帝的問題:如果你是…

原點

原點
什麼是原點?那是什麼地方?
當擁有成為了失去?
當期待成為了失落?
當情人成為了普通朋友?
當進步成為了退步?
原點是什麼?
沒有擁有就不懂失去?
沒有期待就沒有失落?
沒有相戀就沒有情人?
沒有起步就沒有進退之分?
是什麼原點?
是新的開始
是新的期待
是新的人際
是新的出發
我們不斷的周旋在原點與現在的距離,來回往返。

星期三, 2月 04, 2009

聖嚴心六倫


聖嚴「心六倫」
這幾天令我感動新聞是「聖嚴法師」圓寂的消息。我對於宗教沒有特定的傾向或是相當虔誠的實踐,但是無論哪一種宗教都是與人為善,這樣基本的信念,是我可以做到的。
前幾天剛好民視播放了聖嚴法師的一些回顧,過了幾天後,聖嚴法師就辭世了。一直以來很認同他提出的心六倫
包括了:職場倫理、家庭倫理、自然倫理、族群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
這六項倫理結構,都是現代社會中逐漸消失的。暫且不從宗教來看,每個人在社會當中都具有社會責任,人和人之間各有不同的責任跟角色。
或許在白天時你是公司高階主管,晚上回家你就是個父親、丈夫,為人子。每個人雖然是獨立的,但卻不是孤立的個體,我們都帶有責任,對於身邊的人都有相關的牽動,一環一環構成了「輪/倫理」。
這些環節之間端賴彼此的良性維繫,才能集結推動進步,如果彼此都交相惡這樣的倫理關係就會像無法擺脫的厄運一般,滋生無限事端。
無論如何,我們都從自身做起,推動屬於自己的心六倫。

曲家瑞2006 拜託!不要每個人都一樣

忙碌的社會,給了我們更多的物質享受,壓縮生活密度,卻沒有同步豐富、提升我們的心。人跟人距離很近,心卻變得疏離。社會大體制恐怕沒辦法瞬間改變,我們只能靠自己去保持心的溫度,拒絕跟隨社會價值得洪流而變得麻木不仁,讓他蒙蔽了敏銳的感受跟人情溫度。維持整個社會的溫度,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也有責任這樣做。




















星期日, 2月 01, 2009

交陽







交陽
別誤會,我不是寫錯字,是我故意的。
看完了曲家瑞,夕陽西沈,順道到了交大散散步,也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欣賞一下。
我曾在交大工作一段時間,當過研究助理、和教學工作。
話說交大的感覺,就是很像男生的男生,就是man啦!像是穿著運動套裝的男人一樣,如果要和隔壁的清華相比,清大是走斯文路線的男生,像帶個無框眼鏡的輕熟男,這是我對兩校的感覺。
向晚的涼風拂來,一路走了大約40分鐘,這個很man的交大男生,今天讓我看到了很多溫柔的一面,竹湖的水池邊,盛開著不知名的小花,紅的、白的都有,加上天邊的晚霞,一整個粗獷中帶著呵護個感覺。
以往,我都匆匆的來回此地,感覺整的校區就是科學園區的延伸,但是今天讓我看到硬漢的溫柔及體貼,陪我度過這短暫的相遇。

女神~曲家瑞

女神~曲家瑞
下午,我用了好長一段時間,讀完了曲家瑞的「拜託~不要每個人都一樣」。這本書已經不算新書,是2006年出版的。
當初到誠品購書時,還有他另外一本書(但我忘記了書名),當時就心想先買一本看看吧!然而,我必須說要趕快去買另一本了。
因為他的書中有一些很正面的話語,可以鼓勵我也可以鼓勵別人。但是,市面上這麼多立志叢書,幹嘛要看曲家瑞的書,老實說我特不太那腫偉大名人的立志叢書,我覺得不要當個有用的人,要當個有理想作自己的人。
所以,以後有空我就上來分享一下「曲式勵志小語」


曲家瑞2006<拜託~不要每個人都一樣>紐約街頭的酷酷流浪漢
◎ 很多時候,一個念頭、直覺獲機會閃過了、錯過了就在沒出現。我不想再幹些讓自己懊惱不以的笨事。
◎ 多一點好奇心與包容心,生活中就多一些驚喜和感受。
◎ 或許在別人眼中,很多事物根本一文不值,但如果對你而言是有價值的,他就是珍貴的,不必在乎別人的價值判斷如何…chance of a life-time!
◎ 生活中很多奇妙的經歷、碰撞與相遇,能幫助你完整自己的生命。

流浪狗其實很可愛







流浪狗其實很可愛
今天用了一下午的時間,把曲家瑞的書看完。結束這悠閒的午後,太陽才剛西沈,就順道去咖啡廳附近的小街道走走,四處無意的望著。
這條街道從一街、二街、三街到我所見到的十六街(實際上有幾街我還搞不太清楚),重點是這街道上的「流浪狗」挺多的。
正當我四處撇眼時,我看到了一隻「小白」其實他也不怎麼白,因為身上沾滿了泥土,這就是流浪的成果,在仔細一看「不會吧~」,頓時我嚇了一跳,因為在他的頭頂上以及半邊的脖子上,有大片的「血跡」。
我站在對街,望著他,我停下來「這該不會是用橡皮筋捆綁的吧」
一位年輕的男生停了下來,走到他身邊,看了一看,丟了個零食給他。
一對情侶也停下腳步,看了看他,然後就走了。
「怎麼辦!他是不是電視上說的橡皮筋狗」有點害怕,我過了街到他身邊,想說可不可以給他一些幫助。
正當我蹲下身猛瞧時「真的是莊孝維~」他的「血跡」不是真的,是假的啦,而且,他當我望著他時,他還歪過頭來,像是再說「看啥看~」哈哈。
這時我馬上學他,也歪一邊,然後迅速的又歪回來。
哇哈哈「你學我」他也學我歪回來,只是我比較快,我笑笑的離開了。
其實流浪狗是很可愛的,也不知道是怎樣,他們天生就喜歡追逐瓦斯工人,或是一些建築工,尤其是開著小發財車那種。
小時候我家有養狗,每次當載瓦斯的工人,摩托車聲音靠近時,狗狗總是像敏銳的警報器,「旺旺旺」大叫,真的是超級可怕。
流浪的命運,或許不穩定,但是我想他們這群「狗黨」仍有他們的生活空間,或許沒人疼愛,沒人洗澡,沒人餵食。但是,我想他們的命運是堅韌的,誰不想有個主人,有個溫暖的小窩,然而這就是他們的遭遇。


照片上的不是今天看到的狗喔 是以前在清大校園拍的貓狗
以前那隻狗 我還給他取了 小愛 這個名字~沒來由的叫他小愛~~你看他多害羞

星期四, 1月 29, 2009

給自己多少時間

給自己多少時間
上帝是公平的,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分毫不多不少。有人24小時當48小時用,有人24小時幾乎都是在昏沈之中。不管怎樣,24小時你給自己多少?
大學時老師跟我說,每人應賅每天要有15分鐘的時間作「夢」,幻想都可以,這個時間之內可以天馬行空、胡思亂想,15分鐘之後又回到現實的人間。
對我來說15分鐘不太夠用,我會選擇一個「區段」給我自己,或許個午後或許某個午夜,都是我給自己的時間。
我用來烹煮一道道的「回憶」,回憶一些昨天的、前天的未完成的思緒,或工作或心情。
我用來規劃一張張「藍圖」,計畫明天的、後天的未來式的各種事項,或讀書計畫,或調整過往的回憶。
沒有固定的烹煮方式,也沒有特定的場域,可能在某個書店的小板凳上,或是在咖啡廳的角落旁,或是在客運、火車及高鐵上,都可以看到我靜靜的準備這些菜單。
一定要有所思嗎?不耶~
可能就只是望著天空或是細雨,或是天邊的晚霞,深夜的繁星。無所思~
沒有任何負擔,純淨無雜質。
當震耳欲聾的電音稱充斥,當汗水淋漓的pub熱舞,當杯光觥影的酒吧耳酣之際。
是否真的能靜下來問問自己,你給自己多少時間呢?




像是趕不完的作業一樣,這個年假買了不少書,也讀了不少。細細品味,如同品酌一杯熱巧克力一般,用一下午的時間,坐在咖啡廳的角落,戴上耳機展開我的旅行,介紹一下幾本手邊的書。
喜歡閱讀的朋友,一同來分享。

星期三, 1月 28, 2009

最後的尊嚴

正當街道上瀰漫著牛年的喜慶,昨晚的一通電話震動的我的內心。
晚上電話響了,母親接起電話。那頭是小舅舅的聲音,母親靜靜的聽,最後說了一句「小弟,辛苦你了」。
掛上電話,我心中大概有個底了。大約十分鐘前,我才和母親提到關於「外公」的事情,這麼剛好電話通報了外公進入加護病房的消息。
母親的眼眶紅了,但是他像若若無其事的跟我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其實外公已經臥床好多年了,今年已經高齡83歲,不管怎樣畢竟都是自己的親人,我還是看得出來母親帶點憂傷的感覺。
初三早上,我和母親來到加護病房,因為是隔離病房所以一天只有2次的會面時間,每次僅有30分鐘。看著阿姨舅舅的到來,一個個換上了隔離衣及口罩,進入了冰冷的病房大門,彷彿把所有的氛圍都拒絕在外。
我是個很心軟的人,想著都一下見到外公的情景,我一定會決提的哭,一次只允許兩個家屬進入,我和母親先後進去,來到病床邊,我啜泣的叫了一聲「阿公」媽順勢問了外公「你知道他是誰嗎?」外公望著我,身上插滿管線,看的我好疼,他點點頭,媽說「他知道你」。
我哭了,雖然有口罩遮住了大半的臉,但是淚水和鼻液卻是只不住的滑下,我靠近了外公,摸了摸頭上灰白的頭髮,這是他辛苦大半輩子的結晶,就這短短的五分鐘,我轉過頭,我害怕…..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出發探望外公前,母親在家跟我說「這或許是你最後一次見到外公了」。
我轉過頭….好想狠狠的哭,看著人生最後的尊嚴,就只剩隔離衣及口罩,讓我不勝欷噓。
以前他是個佃農,每日耕作賣菜生活,扶養六個孩子,長子成家後,在某個夜晚裡不幸的噩耗,讓他失去了長子及長孫還有長媳婦,這種錐心之痛他經歷過。
物換星移,時代變遷,佃農的農地開始發展,成了一棟一棟的大廈,轉眼間成了億萬富翁,但此時他失去了半世紀之久的「牽手」,億萬的代價讓他的子女間種下了些許怨恨,同時他也倒臥在病床上,房外子女為了財產而吵,為了孫子而吵,完全都進入耳內,他能做的就只是躺在床上,任由外籍傭人幫他洗身、餵食、翻身。好多年好多年,我都不記得….
現在,最後的尊嚴就是在冰冷的加護病房內,看著他的子孫穿著隔離衣、口罩,在身邊啜泣著。淚水已經濕潤我的口罩,出了鐵門,看著這些長輩…
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變遷,對於宇宙來說是在平凡不過的替換,對人來說,這是一種生離死別的傷感,祝福外公~也謝謝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