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30, 2009

對生命應有的尊重


對生命應有的尊重
假日和朋友觀賞了「送行者」這部片,朋友意外的說,他非常驚訝我沒有一絲的悲傷,因為依照我的慣例,看到這種很內心表現的戲劇,我一定會哭的抽咽,但是這次我卻沒有,或許看多了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特別深的感觸。
然而,這部片給我的省思,是要提醒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重視,不論生前是怎樣的身份,總是要盡忠職守的扮演好這一輩子,應有的角色,劇中的一位老婆婆經營溫泉澡堂,在他過世的前一刻仍然劈材燒水,直到倒下。這是他對自身生命的執著與重視,就像蠟燭一樣燃燒到最後,那怕只是一個不完美的燭身,他仍都要發光發熱。
另外,劇中禮儀師對於過往的亡者,相當的慎重穿衣、洗身、化妝樣樣都是戰戰兢兢,為過往的人戴上最熟悉的圍巾,擦上最常用的口紅,這都是讓亡者感到欣慰的安撫。死生亦大事,對於生命怎能不有理想。
生命,是個極為抽象的意涵,總是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有一些參透,甚至一輩子我們仍都不知道他的奧妙。但,生命卻是需要我們尊重與重視,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需要滋養,不斷的成長、擴張、投資,才會是棵高聳壯大的生命之樹。
大環境越來越多變化及誘惑,往往心思也受到影響,連帶著生命的路程也出現很多歧路。無論未來怎樣發展,投注自身,尊重我們現有的生命,百年之後總是彩雲朵朵的回憶。

星期日, 3月 29, 2009

旋轉

絲履上蝴蝶飛舞 紅粉花朵搖曳
原地打轉的雙腳
不停的晃動
蝴蝶生動 飄飄栩栩
花朵生姿 粉粉亮亮
轉 不停的轉
只有不停的轉
長了繭 流了血
那蝴蝶才能舞動
那花朵才有生命
癒合
再轉

彼得潘(Peter Pan)與荷包蛋

James Matthew Barrie筆下的彼得潘是個拒絕長大的孩子王,如果有天他來到現實世界,你認為他還是可以戰勝虎克船長嗎?
人的很多經驗,都是來自於各方面的學習。當孩子小時,不小心觸碰到「火」時,才會知道那是會傷害人的物質,當年輕時第一場戀愛的結束,才會發現情人的話有時就像包著糖衣的毒藥,出了社會後職場上,慢慢的學會了許多待人事物的交際關係,說好聽點是種「社會化」「世故」,說難聽點就是「現實」「實際」。
對我來說,彼得潘的故事終究只是一個生活在故事世界的人物,現實的社會環境,要有這樣的的人格特質,其實一定過的不開心,社會化沒有什麼不好,至少他會讓你懂得成長,不管是錯誤中的成長,還是知識的成長,人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活在完滿世界的故事童話裡,成長的結果必然使我們能夠分辦是非善惡,辦別這世界的虛擬真假,這是種經驗的累積,看的越多也會懂得越多。彼得潘,真的只是故事的主人,他無法存活在現今的環境。
那荷包蛋又是怎麼回事?荷包蛋的半生不熟,正好符合我想要的處世哲學。對於某些人事物,我們可以扮演較為純真生澀的人格特質,展現自己天真善良可愛的一面,就像個彼得潘得童稚心靈,相對的面對另一部份人事物,我們就得有成熟老練甚至是社會化的行為模式來看待。
過於天真無邪不好,過於老練成熟也不好,荷包蛋哲學,告訴我們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可以選擇不一樣的面貌,對待不一樣的人事物,這環境不斷的改變,不能只有一種面向,而是要有多元的自己。

星期三, 3月 18, 2009

求神的孩子

求神的孩子
晚餐時間,一則新聞令我目瞪口呆,食之無味。一位小四的學生,遇到課業問題時,沒有家人指導,家裡的祖父母是開設神壇的,所幸就用了擲筊來求得作業中的問題解答。阿媽說,我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了,怎會看得懂,我就一直拜神希望讓孫女的功課進步。
這是世界果真無奇不有,或許是我太少經歷過這些經驗,讓我真的十分震驚。我有點感觸,不知道這社會的角落還有多少這樣的故事,反應孩子的教育問題,小時候的我其實一點都不聰明,也一點都不被人疼愛,因為我也老是出狀況,話說坦白我就是那種被稱為「檢角」的孩子,出生到國中畢業,我就是在這樣的汪洋中摸索我的方向,黑暗中找自己的路。高中後我的人生才開始有點色彩,有些希望。
因為我曾經走過,所以我能體會那種「無知」的歷程,不僅無知更包含了無助,如果可以我們這些大人,都應賅略盡棉薄之力,給我們身邊的孩子一些引導,我一向心軟,常會因此而難過,一種天使性格的宿命又出現,這世界真的很不完美,我只能盡力做到該作的。

星期二, 3月 10, 2009

只作五件事

有時候,當自己沈浸在極度忙碌的泥淖中,的確需要一個人在身邊提醒著「放下腳步~慢點,享受每一分鐘」
每日的大小事項,工作、家人、經濟、研究、生活..等等,壓縮了我們每日的時間。時間一環接著一環的緊扣著,每個時點都不能有出錯,不能有所謂的「沒效率」。就這樣…我們都忘記了靜下心慢慢走的道理。
或許以前的我,一天要安排10件事,每個時間都要環環相扣,不容許任何的差錯或是浪費,現在我要改變,一天只作五件事。五件重要的事,事有輕重緩急,五件事不多也不少。
聽說在地廣的美國,光是去銀行開戶就可以花一天的時間,可能一早9.00開車出發,到了銀行剛好是用餐時間,也就理所當然的吃了頓飯,吃完了飯去辦事,也到下午2.00了,又花了三個小時的開車時間,就這樣一天只辦一件事。
當然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卻也提醒著我們,時間的壓縮,並不代表是種絕對的效率,相反的是一種急迫,促使身邊的人事物,都必須依循著這樣的速度進行,一旦違反了這種速度,就焦躁生氣不安。
我想這都是一種現代文明病症,有時候我都忘記了藍天的面貌,綠地的笑容,一天只作五件事,別讓自己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