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07, 2008

聽說

老天給了我們五官,運用感官觀察、聆聽這世界的一切。不論該看的不該看的、該聽的不該聽的、該說的不該說的,這其間的取捨,都很難做決定。
你是否常聽到「聽說」這兩個字,「聽說他…」「聽說你…」「聽說某人…」「聽說….聽說…」很少聽到有人說「聽說我…」。
「聽說」似乎背上了轉述他人,非己之見的觀點,無論消息或事件的真實與否,一旦遇上了「聽說」就會讓整個話題更為誘人。因而,一傳十十傳百,都是「聽說」而來,一連串一連串的,每天我們都圍繞在「聽說」的桎梏當中。
這是「聽說」的原罪嗎?其實不是的。
話語的傳播速度,就像是波紋一樣,一旦有個起頭,就會擴散~擴散。每日接觸的人這麼多,難免人和人之間也會聊聊天,說說無傷大雅的消息,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然而,所謂茶餘飯後之餘,某些特質的人對於各種言語的掌握,又會比一般人來的多更多,套一句話就是「八卦」。
並且,這些八卦的小道消息,都是以「聽說」為整個軸心,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說話者被誤認為過於主觀,因為這是「聽說」,不是「我說」。
我們的五官,就是這樣的環境中孕育著,不論負面的正面的一律接收,我無法不聞不聽。但是,我們卻可以「過濾」。
「過濾」不在我們的外在感官,而是內在的思想、態度,對於「聽說」的話語如能加裝上一層濾網,清除一些不必要的雜質,去蕪存菁,留下真實原味的口感,才能有所吸收充實營養。
「聽說」的原罪是什麼?不!他沒有罪,罪的是我們自己,因為沒有時時刻刻清除雜質、沈澱異物,還給「聽說」一個清白之身,當下次我們有所評論時,我們能負責的說「我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