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見~
中國人在道別的時刻,總是會說「再見」。英美人士,則是說「goodbye」「see you」。在這兩種所熟知的語言中,人們的道別象徵著好的開始。
結束了一週接待工作的行程,實在獲益良多。連續五天的參訪、演講,讓一些院校師生,深刻感受到學術研究的魅力。
除了專業的知識以外,我更深刻體會真正的「人師」。在學術界中,我認識的教授並不多。但是,其中有些老師不僅學問做的好,人格氣度也很棒。在我所接待的這位嘉賓中,我就見到這樣的特質。
當我們每到一個學校,總是會受到系所師生的歡迎,透過演講的過程,增進彼此的互動,激盪出更多研究的念頭,我身在其中而如沐春風。
嘉賓的來訪,成為掀起一小陣的旋風,因為大多的師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大家都讀過他的文章,好不容易這次來到台灣,這是他第二次來台灣,距離上次已經有十年之久了。
在我的接待過程中,這位嘉賓沒有所謂「大角」的傲氣,給眾人的印象是,很年輕又很客氣。我跟這位老師談過了一些未來的方向,也確認了往後我會進行的博士論文。整趟行程下來,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念頭,等待著我一一實現。
期待,不用十年可以再見到這位老師。
期待,十年過後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見地。
~再見了老師,一路順風~
中國人在道別的時刻,總是會說「再見」。英美人士,則是說「goodbye」「see you」。在這兩種所熟知的語言中,人們的道別象徵著好的開始。
結束了一週接待工作的行程,實在獲益良多。連續五天的參訪、演講,讓一些院校師生,深刻感受到學術研究的魅力。
除了專業的知識以外,我更深刻體會真正的「人師」。在學術界中,我認識的教授並不多。但是,其中有些老師不僅學問做的好,人格氣度也很棒。在我所接待的這位嘉賓中,我就見到這樣的特質。
當我們每到一個學校,總是會受到系所師生的歡迎,透過演講的過程,增進彼此的互動,激盪出更多研究的念頭,我身在其中而如沐春風。
嘉賓的來訪,成為掀起一小陣的旋風,因為大多的師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大家都讀過他的文章,好不容易這次來到台灣,這是他第二次來台灣,距離上次已經有十年之久了。
在我的接待過程中,這位嘉賓沒有所謂「大角」的傲氣,給眾人的印象是,很年輕又很客氣。我跟這位老師談過了一些未來的方向,也確認了往後我會進行的博士論文。整趟行程下來,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念頭,等待著我一一實現。
期待,不用十年可以再見到這位老師。
期待,十年過後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見地。
~再見了老師,一路順風~
1 則留言:
深有同感
老學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