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還要補課,主要是因為端午節前一天放假的關係,所以還得工作。
在校園裡,我遇見了楊老師。
「嘿~楊老師你們班好嗎?」
「唉~別說了~你知道那個000嗎?今天來上課時騎車出車禍了。」
「喔怎會這樣,很嚴重嗎?」
「唉~現在轉送長庚醫院」
「上學期我看到他被警察取締,因為他沒戴安全帽。」
「是呀~他就是沒戴安全帽,頭部重創很嚴重呀,等下要趕去台北見他,他的家人現在在路上了。」
「怎會這樣,這孩子上學期我就跟他說過了,怎會這麼不聽話」
這個班級,一直跟我互動很好,即便這學期我沒教他們班,每每經過走廊,孩子們還是會鬼叫著我。好幾次楊老師,要我去班上看看孩子,跟孩子們說說話,讓他們認真點唸書,孩子們比較聽我的話。
下午,我去了班上找了班長,此時又發揮了我的職業功夫「碎碎唸」,告誡班上同學道路安全,還有表示我的傷心。
就這樣我還得忙其他的事情,就在沒聽到關於學生的事情了,經過了一天到現在我還是心裡有點小小的難過,畢竟他曾經喊我老師,對他的印象也深刻,或許年輕的生命,就是存有許多的磨練,我希望這次的經驗,讓他好好的度過,讓他能夠有機會,再體驗生命瞭解生活的目的。
請為我的學生祈禱,請為年輕的生命祈禱,讓他勇敢的抵抗這場戰役。
後記:在寫完文章前兩段,我打了電話給班長,電話傳來了不幸的消息。我的學生過
世了,我哭了~早逝的生命竟是如此的代價。孩子好走~老師的話要記得~
星期日, 6月 24, 2007
(一本好書+一杯冰拿鐵)*心=整天的充實無限愉悅

好久沒有看書看得這麼開心了,好久好久………….
今天早上將兩個「中毒」的純銀戒指,送去淨化一番。也不知道沾染到什麼東西,使得原本銀白亮麗的戒指,翻顯出黑色的塊狀班點,我想應賅是「中毒」了。這毒素已經好一陣子了,只是我一直都是懶得去洗,好不容易腦袋瓜提醒了我這件事,於是才又讓他們恢復銀白的美貌。
順道我去了誠品,沒有什麼特別想買的書,就只是單純的晃晃走走。在書店排行榜的好書中,看到了一本「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坦白說不是為了作者,也不是為了書名,主要是我被書面吸引,在一排書名掛帥的暢銷書中,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幅風景,是個鄉間小道上,鋪著雪的景色。拿起來翻了翻,看了五分鐘後,決定買這本書,說實話從大學以後,我就鮮少能夠真正把一本散文或是小說看完,或許是習慣閱讀那些學術文獻後,閱讀型態的改變吧!好幾次我都買了一些散文來看,看是往往讀不到三分之一,我就放棄了。但是這次我有不同的經驗了。
書安靜的躺在誠品紙袋中,拿回家後我並沒有迫切的想看這本書,就這樣放在我的包包裡,靜默了一個多小時,陪我睡個夏日的午覺。
或許,是這本書的機緣,睡了沒多久我又醒了,看了看時間只是下午三點多,好吧!現在是下午茶時間,不如出去找間咖啡廳,坐一下午省冷氣電費也好。於是,換了衣服來到了一間「閱讀」咖啡館,言下之意也就是說,這家店提供報章雜誌給顧客閱讀,我想這是最棒的吧!
來到店裡挑了個角落的位置,點了一杯冰拿鐵就這樣,打開書包解救那本剛買來的新書,好吧!讓我來讀讀看吧!
也不知道是怎樣,像是倒吃甘蔗一般,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接著看,好久沒這樣專心的欣賞文章作品,跟著作者的筆觸,我不時深入其中,不自覺的撲滋一笑,或是眼淚盈框,我想服務生跟身邊的顧客,一定覺得這個人很怪,一下子竊竊嘶笑,一下子又臉色凝重,但我可是很沈浸在這種情緒當中。
就這樣我連續靠著一杯拿鐵,度過了一下午,我想如果每個人都像我這樣賴皮,這家店應賅如何生存下去呢?
呵呵~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嘿嘿~不告訴你~讓你自己去體驗吧!個人真的建議,可以去買這本書來看,或許可以先去書店翻一翻。
真的好久好久沒有這樣的體驗了,一本好書、一個悠閒的午後、一個人、一個角落、一個喚醒的經驗、一個想法…..在此時此刻發酵了。
那兩個戒指,是不是跟我今天的體驗一樣呢?「中毒」後,需要用簡單的化學藥劑,溶解那些毒素,好讓那銀亮的戒指,恢復光澤明亮。
人的想法及內心,也需要適時的「排毒」,除了外在養生,內在的養生同樣重要,兩枚戒指給我的啟示,「中毒」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如何進行「排毒」的工程更為重要。
星期二, 6月 19, 2007
尋找失樂園
你是否還記得那個色彩斑斕,有著捲捲毛,隨著音樂上上下下的旋轉木馬呢?是否還記得,坐在那轉呀轉的的咖啡杯呢?碰碰車、鬼屋、摩天輪等等各種遊樂器材呢?
今晚無意間看見東森新聞的專題「尋回失樂園」,喚醒了我兒時的記憶,新聞說著,台北兒童育樂中心即將關閉了,可能是因為人數漸漸少了,不敷成本需要歇業,或是轉型。節目中也介紹了幾個消失的樂園,明德樂園、大同水上樂園、亞洲樂園,隨著節目片段的影響呈現,讓我塵封腦海的記憶,片片斷斷的組織起來,雖然並不完整,也很微弱,但是那曾經陪伴我過。
小時候,在電視遊樂器「任天堂」尚未普及前,我想很多的小朋友,應賅多多少少都去過兒童樂園,不管是哪一家,那個縣市。學校的遠足活動,都總是少不了各種樂園的行程,遠足的前一天,我總是很開心的睡不著,期盼著坐上咖啡杯、碰碰船。
隨著經濟環境的提升,很多家庭已經擁有很多電子遊戲設備,早期的任天堂碼莉兄弟,一直到近年最熱門的wii,這其中的電玩演化,或許可以讓一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進行電玩演化史研究。除此,在以往出國玩樂其實並不普遍,因此大多的小孩只能在家附近玩樂,好一點的就是遠足時去兒童樂園玩,國人的經濟漸漸好轉,出國玩樂已經不是太困難的事情,甚至國外的大型樂園還提供套裝行程。
我該慶幸我看到這篇新聞,讓我重新回溯那種快樂的感覺,雖然不復兒時的歡笑、也不會高興的睡不著了。但是,我想曾經去過兒童樂園的人們,應賅也和我有共同的愉快回憶。
背著滿滿的零食,坐著遊覽車,拿著薄薄的票根,走進屬於兒時的記憶。
還記得鬼屋門口張開大嘴的獨眼大鬼,還有嚇人的雨傘怪物、無臉女。
還記得華麗斑斕的旋轉木馬,輕柔愉快的音樂,哼唱著「小小世界」,此時我是最高興的。
還記得刺激緊張的碰碰船,濺起的水花,噴濕了兒時的衣褲,害怕著感冒襲來。
兒時的樂園,已經消失,取代的是各種多樣的遊樂器,跳舞機、PS2..等
我想不論科技怎樣進步,玩具怎樣多樣,我想那消失的樂園,會在你我的心中。
找個時間,再去看看那些可愛的遊樂器材吧!也讓他們看看許久未見的我們。
今晚無意間看見東森新聞的專題「尋回失樂園」,喚醒了我兒時的記憶,新聞說著,台北兒童育樂中心即將關閉了,可能是因為人數漸漸少了,不敷成本需要歇業,或是轉型。節目中也介紹了幾個消失的樂園,明德樂園、大同水上樂園、亞洲樂園,隨著節目片段的影響呈現,讓我塵封腦海的記憶,片片斷斷的組織起來,雖然並不完整,也很微弱,但是那曾經陪伴我過。
小時候,在電視遊樂器「任天堂」尚未普及前,我想很多的小朋友,應賅多多少少都去過兒童樂園,不管是哪一家,那個縣市。學校的遠足活動,都總是少不了各種樂園的行程,遠足的前一天,我總是很開心的睡不著,期盼著坐上咖啡杯、碰碰船。
隨著經濟環境的提升,很多家庭已經擁有很多電子遊戲設備,早期的任天堂碼莉兄弟,一直到近年最熱門的wii,這其中的電玩演化,或許可以讓一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進行電玩演化史研究。除此,在以往出國玩樂其實並不普遍,因此大多的小孩只能在家附近玩樂,好一點的就是遠足時去兒童樂園玩,國人的經濟漸漸好轉,出國玩樂已經不是太困難的事情,甚至國外的大型樂園還提供套裝行程。
我該慶幸我看到這篇新聞,讓我重新回溯那種快樂的感覺,雖然不復兒時的歡笑、也不會高興的睡不著了。但是,我想曾經去過兒童樂園的人們,應賅也和我有共同的愉快回憶。
背著滿滿的零食,坐著遊覽車,拿著薄薄的票根,走進屬於兒時的記憶。
還記得鬼屋門口張開大嘴的獨眼大鬼,還有嚇人的雨傘怪物、無臉女。
還記得華麗斑斕的旋轉木馬,輕柔愉快的音樂,哼唱著「小小世界」,此時我是最高興的。
還記得刺激緊張的碰碰船,濺起的水花,噴濕了兒時的衣褲,害怕著感冒襲來。
兒時的樂園,已經消失,取代的是各種多樣的遊樂器,跳舞機、PS2..等
我想不論科技怎樣進步,玩具怎樣多樣,我想那消失的樂園,會在你我的心中。
找個時間,再去看看那些可愛的遊樂器材吧!也讓他們看看許久未見的我們。
星期日, 6月 17, 2007
粽飄香~慶端午



第一次在端午節佳節,和外國人面孔的學生共度。上星期我連續請假了一個禮拜,依照校方規定,必須補課才能算學分。因此,我選了在端午節前夕的週日下午,幫學生補課,與其說補課還不如說「聚餐」。
我買了粽子、炸雞、披薩、可樂,和學生共享。學生裡,有人吃素,有人不吃豬肉,我也特別準備了不同的粽子,好讓他們感受一下中國的節日,學生來自瑞典、美國、德國、日本、伊拉克,大家就這樣,隨便的聊天聽音樂,共過一個非常開心的下午。其中來自瑞典的兩位學生,即將在下星期離開學校,我問了他們還會來台灣嗎?答案令人感到有點小小的失望「不會」,其中一人將打算去香港工作,我給了他兩位在中文大學工作朋友的名片,另外一位則是打算去新加坡,不管他們對台灣的印象好或不好,這都是他們生命中記憶的一年,另一位美國學生也將在八月回到奧勒岡州,之後到夏威夷唸書,他是個很有主見的男生,我開玩笑的跟他說,以後可以競選美國總統。
雖然,我們的相處很短暫,但是我卻很珍惜這些學生,不論他們回去自己的國家後,是否仍記得我,記得一個黃皮膚的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課程。記得那年我們在研究室裡吃著中國人的粽子,喝著可口可樂,啃著麥當勞炸雞和披薩。
祝我的學生~一路順風~
~再見~
星期五, 6月 08, 2007
再見



再見~
中國人在道別的時刻,總是會說「再見」。英美人士,則是說「goodbye」「see you」。在這兩種所熟知的語言中,人們的道別象徵著好的開始。
結束了一週接待工作的行程,實在獲益良多。連續五天的參訪、演講,讓一些院校師生,深刻感受到學術研究的魅力。
除了專業的知識以外,我更深刻體會真正的「人師」。在學術界中,我認識的教授並不多。但是,其中有些老師不僅學問做的好,人格氣度也很棒。在我所接待的這位嘉賓中,我就見到這樣的特質。
當我們每到一個學校,總是會受到系所師生的歡迎,透過演講的過程,增進彼此的互動,激盪出更多研究的念頭,我身在其中而如沐春風。
嘉賓的來訪,成為掀起一小陣的旋風,因為大多的師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大家都讀過他的文章,好不容易這次來到台灣,這是他第二次來台灣,距離上次已經有十年之久了。
在我的接待過程中,這位嘉賓沒有所謂「大角」的傲氣,給眾人的印象是,很年輕又很客氣。我跟這位老師談過了一些未來的方向,也確認了往後我會進行的博士論文。整趟行程下來,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念頭,等待著我一一實現。
期待,不用十年可以再見到這位老師。
期待,十年過後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見地。
~再見了老師,一路順風~
中國人在道別的時刻,總是會說「再見」。英美人士,則是說「goodbye」「see you」。在這兩種所熟知的語言中,人們的道別象徵著好的開始。
結束了一週接待工作的行程,實在獲益良多。連續五天的參訪、演講,讓一些院校師生,深刻感受到學術研究的魅力。
除了專業的知識以外,我更深刻體會真正的「人師」。在學術界中,我認識的教授並不多。但是,其中有些老師不僅學問做的好,人格氣度也很棒。在我所接待的這位嘉賓中,我就見到這樣的特質。
當我們每到一個學校,總是會受到系所師生的歡迎,透過演講的過程,增進彼此的互動,激盪出更多研究的念頭,我身在其中而如沐春風。
嘉賓的來訪,成為掀起一小陣的旋風,因為大多的師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大家都讀過他的文章,好不容易這次來到台灣,這是他第二次來台灣,距離上次已經有十年之久了。
在我的接待過程中,這位嘉賓沒有所謂「大角」的傲氣,給眾人的印象是,很年輕又很客氣。我跟這位老師談過了一些未來的方向,也確認了往後我會進行的博士論文。整趟行程下來,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念頭,等待著我一一實現。
期待,不用十年可以再見到這位老師。
期待,十年過後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見地。
~再見了老師,一路順風~
星期日, 6月 03, 2007
人愁
在開始閱讀這篇文章前,請你花點時間想想下列的問題:
1. 是否在夜裡或是某個時段,想起多年前遇過的人,不論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
2. 在生命中這個人當時對你的重要性是什麼?以及他/她的角色?
3. 現在的這個人是否還在你的生活當中,亦或是已經沒有任何聯繫了?
好的想過這三個問題之後,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了。
前幾個夜晚,都在凌晨時分入睡,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莫名的想起生命中曾經遇見的人們。
我是個念舊的人,總是習慣的把這些記憶保留著,另外我還有一個專屬的小盒子,放著這些人送我的信件、照片。
翻起一張張照片信件,陌生的署名,已經讓我想不起對方的模樣,也淡化曾經共有的記憶。
「當時,我們一定很好吧,才會有這些記念」我心裡想著。
然而,這些生命中曾經交集的人呢?現在在做什麼呢?過的好嗎?當我們擦肩而過時是否還認得出彼此呢?
坦白說,我實在無能為力抵抗記憶的流失,但是這些人卻真實的存在我們生命中,並且在那時候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情人,可能是…..
有時候,我會試圖的去喚醒這些過往,然而大多只是片段、殘缺的記憶。
我曾害怕的想過,現在我所擁有的,五年後、十年後,會不會正如我現在一樣,往日的種種,是由「現在」累積的,而「現在」終將成為過去,殘破的記憶、片段的時光。
看著一封封信件,這些人已經銷聲匿跡在我的生命中,也無從找尋,靜靜的躺在回憶的盒子中。
今晚的夜間新聞中,討論到了「瀕死經驗」專家說到,當人生命面臨消失的剎那,往事會像電影一般,一幕幕的重現。
我想,這應該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一種念舊的本能。即使「往生」後是另種生命的開端,但揮別人間所擁有一切時,呼喚舊時的記憶本能,是每個人都天生具有的。
感謝過去記憶裡的人們,在我的生命中,存有記憶片段,或許我現在想不起你,也忘記過去的共有經驗,但是我仍在這裡。
感謝現在記憶裡的人們,在我的生命中,我們正在編織回憶的絲縷,長度有多常、多寬,就看我們之間如何互動。
不論過去或是現在,「記憶」的線段,終將交織成片,存在你我的生命,在離開的剎那,播放著那些過去……..
1. 是否在夜裡或是某個時段,想起多年前遇過的人,不論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
2. 在生命中這個人當時對你的重要性是什麼?以及他/她的角色?
3. 現在的這個人是否還在你的生活當中,亦或是已經沒有任何聯繫了?
好的想過這三個問題之後,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了。
前幾個夜晚,都在凌晨時分入睡,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莫名的想起生命中曾經遇見的人們。
我是個念舊的人,總是習慣的把這些記憶保留著,另外我還有一個專屬的小盒子,放著這些人送我的信件、照片。
翻起一張張照片信件,陌生的署名,已經讓我想不起對方的模樣,也淡化曾經共有的記憶。
「當時,我們一定很好吧,才會有這些記念」我心裡想著。
然而,這些生命中曾經交集的人呢?現在在做什麼呢?過的好嗎?當我們擦肩而過時是否還認得出彼此呢?
坦白說,我實在無能為力抵抗記憶的流失,但是這些人卻真實的存在我們生命中,並且在那時候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情人,可能是…..
有時候,我會試圖的去喚醒這些過往,然而大多只是片段、殘缺的記憶。
我曾害怕的想過,現在我所擁有的,五年後、十年後,會不會正如我現在一樣,往日的種種,是由「現在」累積的,而「現在」終將成為過去,殘破的記憶、片段的時光。
看著一封封信件,這些人已經銷聲匿跡在我的生命中,也無從找尋,靜靜的躺在回憶的盒子中。
今晚的夜間新聞中,討論到了「瀕死經驗」專家說到,當人生命面臨消失的剎那,往事會像電影一般,一幕幕的重現。
我想,這應該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一種念舊的本能。即使「往生」後是另種生命的開端,但揮別人間所擁有一切時,呼喚舊時的記憶本能,是每個人都天生具有的。
感謝過去記憶裡的人們,在我的生命中,存有記憶片段,或許我現在想不起你,也忘記過去的共有經驗,但是我仍在這裡。
感謝現在記憶裡的人們,在我的生命中,我們正在編織回憶的絲縷,長度有多常、多寬,就看我們之間如何互動。
不論過去或是現在,「記憶」的線段,終將交織成片,存在你我的生命,在離開的剎那,播放著那些過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