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已經過了好一段時間。新聞也漸漸的減少了,雖然我身處平安富裕的台灣,這段時間我也跟了一些大陸的友人問安。
天然的災害,我們無力去抵抗,然而看了報導以後,才會知道原來就是房子的結構不穩,造成這麼多的死傷,我想不是建築商沒有想過地震,而是建築的過程偷工減料。
先前每每看到地震消息,我總是哽咽到不行,雖然不是跟我親近的人,但事在地震事件中,看到人性的光明,以及一些故事,都是令人感動。
就像一個小女孩說的「唱歌,唱兩隻老虎我就不痛了」
星期六, 5月 31, 2008
星期四, 5月 29, 2008
心態
看世界的角度也很多~看事情的角度亦然~看人更是亦然~
「心態」是我們關照大千人世的一個觸手,當我們的心態是正向的,這隻手是可以扶弱濟貧,是可以讓人溫暖祥和的。如果這隻手是惡向的,這隻手可以催毀一切,將人帶入深淵,甚至教訓鞭打他人。
一件事情,「心態」真的很重要,要如何看待全端心態的影響。
「心態」是我們關照大千人世的一個觸手,當我們的心態是正向的,這隻手是可以扶弱濟貧,是可以讓人溫暖祥和的。如果這隻手是惡向的,這隻手可以催毀一切,將人帶入深淵,甚至教訓鞭打他人。
一件事情,「心態」真的很重要,要如何看待全端心態的影響。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故事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8/21/47279.html
【明慧學校】范忠宣公純仁(即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每每告誡他的兒子說:“雖然是最愚笨的人,但是當他在責備別人的時候,卻是清清楚楚;可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時候,卻是迷迷糊糊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能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原諒自己的心來原諒別人,就不怕達不到聖賢的地位。”
有人請教范忠宣公為人處事的道理,他回答說:“只有節儉可以培養廉恥,也只有寬恕才可以做到仁德。”范純仁自己,平生修身養性,對於飲食從不挑剔。從官府回來以後,立即換上粗布衣服,習以為常。從小到老,從小官到大官,始終如此。
世人教育子女待人接物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要確實做到誠然不易,原因在於一般人往往看到世間的不圓滿、不美好,就會覺得不滿意、不舒服,嗔惱的心就現起來,就想責怪別人、教訓別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看別人的是非過失,都能看得清楚、說得明白;但是聰明的人要反省察覺自己的問題缺失,卻是糊裡糊塗、十分困難。因此范純仁告誡子弟,德行成就的關鍵就在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別人的問題,正好用來提醒自己不要做錯,能夠這樣自己就容易進步。我們原諒自己很容易,要原諒別人很困難,能夠把原諒自己的心拿來原諒別人,如能像這樣做就不愁達不到聖賢地位了。
通常我們會講很多大道理來掩飾我們的煩惱,看到人家的過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像這樣在德行上要進步是非常困難。德行上修持的第一步,要努力看自己的是非過失。學了道理,拿來看別人的是非很容易,用來反省自己就非常困難,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而且只在道理上打轉還是不管用,還要去身體力行。所以遇到矛盾和困難,要改的永遠先是我自己,不要批評埋怨他人。若我們能夠時時觀照、省察自己,並且能用寬容的心,涵容他人過失,不僅自己的德業可以增長,也才有可能教化、改善他人。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故事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8/21/47279.html
【明慧學校】范忠宣公純仁(即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每每告誡他的兒子說:“雖然是最愚笨的人,但是當他在責備別人的時候,卻是清清楚楚;可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時候,卻是迷迷糊糊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能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原諒自己的心來原諒別人,就不怕達不到聖賢的地位。”
有人請教范忠宣公為人處事的道理,他回答說:“只有節儉可以培養廉恥,也只有寬恕才可以做到仁德。”范純仁自己,平生修身養性,對於飲食從不挑剔。從官府回來以後,立即換上粗布衣服,習以為常。從小到老,從小官到大官,始終如此。
世人教育子女待人接物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要確實做到誠然不易,原因在於一般人往往看到世間的不圓滿、不美好,就會覺得不滿意、不舒服,嗔惱的心就現起來,就想責怪別人、教訓別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看別人的是非過失,都能看得清楚、說得明白;但是聰明的人要反省察覺自己的問題缺失,卻是糊裡糊塗、十分困難。因此范純仁告誡子弟,德行成就的關鍵就在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別人的問題,正好用來提醒自己不要做錯,能夠這樣自己就容易進步。我們原諒自己很容易,要原諒別人很困難,能夠把原諒自己的心拿來原諒別人,如能像這樣做就不愁達不到聖賢地位了。
通常我們會講很多大道理來掩飾我們的煩惱,看到人家的過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像這樣在德行上要進步是非常困難。德行上修持的第一步,要努力看自己的是非過失。學了道理,拿來看別人的是非很容易,用來反省自己就非常困難,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而且只在道理上打轉還是不管用,還要去身體力行。所以遇到矛盾和困難,要改的永遠先是我自己,不要批評埋怨他人。若我們能夠時時觀照、省察自己,並且能用寬容的心,涵容他人過失,不僅自己的德業可以增長,也才有可能教化、改善他人。
訂閱:
文章 (Atom)